祝世坤,一个拥有数千万资产的公司总经理,10年前,她还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当她看到很多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便产生创业经商,带领农民致富的想法。她从白手起家,到千万资产,这一路走来,有她的辛酸和苦辣。
弃文从商源于贫困辍学学生
1996年9月,20岁的祝世坤毕业后,在柳河县圣水镇当小学老师,当她发现农民没钱供学生念书,便萌生带领农民致富的想法。1999年,祝世坤走上了养鸡之路。
创业之初,她用结婚后剩下的5000元钱,在梅河口市新合镇租来的14亩地上建起了1栋鸡舍,又借了3000元买了小鸡雏。“隔行如隔山”,尽管夫妻俩像照顾婴儿一样不分昼夜轮班看管,但是由于没经验,室温、水料比不科学,鸡全死了,血本无归。
经过学习,她又养第二茬、第三茬,这次1万只鸡净赚1万多元。祝世坤又建起了3栋鸡舍,扩大了规模,资本积累不断增加。祝世坤成了附近十里八村的“小能人”。一些困难户找上门来,想借点鸡雏养,就这样,她带着村里10多户发展起了肉鸡养殖。
圣水镇沈家村村民姚景龙家中4口人,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为看病家里欠下了7万多元的外债。无奈之下找到了祝世坤,祝世坤主动拿出8000元钱帮着他盖上了鸡舍,还赊给他全部鸡雏、饲料。几茬鸡下来,姚景龙不但还上了借款,手头还有了5000元的余钱。如今,姚景龙不但给治好了病的女儿找到了对象,还盖起了房子,购置了摩托车、手扶拖拉机,该有的全都有了。
企业亏损 政府帮协调贷款
2003年非典期间,圣水镇中安村一户养鸡户家中的鸡得了法氏囊呼吸道传染病,10天之内4000只鸡死亡1500只,祝世坤得知后迅速带领技术人员赶到他家指导防疫工作。并把鸡雏、饲料、药品按成本价进行了核算,主动替他承担了6000多元亏款。仅2003年她的损失就达30多万,可养鸡户仍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04年禽流感期间,她咬牙坚持与孵化厂履行合同,原先签订合同的养鸡户怕赔钱单方面撕毁了合同,她自己把全部损失承担下来,这一年她又损失50多万元。
2003年非典和2004年禽流感疫情,造成损失80多万元,使祝世坤遭受了重创,事业跌入了低谷。在这关键时刻,柳河县圣水镇政府出面为她协调了30万元的银行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有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祝世坤重新振作了精神,很快就实现了扭亏为赢。2006年以来,她每年都拿出上百万元流动资金,帮助那些缺少启动资金的农民发展养鸡。
“富民企业”变成“纳税企业”
为了扩大市场规模,2001年,祝世坤注册了柳河县圣水镇吉祥牧业公司,和家人拿出全部的家当购买了一辆运雏车,开始采取大面积赊鸡雏、赊饲料、赊疫苗、保底回收成鸡,即“三赊一收”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到了秋天,她的养殖户发展到了几十户。这一年,她放出鸡雏10多万只。
2002年,她把目光投向了在各地比较有威望的人和养殖大户,通过他们来帮自己做宣传,发展养殖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的养殖户从几十户迅速增加到200多户。
祝世坤认真履行着自己“三赊一收”的诺言,不仅在柳河县15个乡镇建立了销售网点,还将业务做到磐石、通化、梅河口、辉南等地,所放的鸡雏每年翻番增长。同时,也成了吉林、沈阳、公主岭等大型孵化厂家的区域代理。
2004年,祝世坤成立了拥有300多个养鸡户的圣水镇养鸡协会,养鸡协会负责提供鸡雏、饲料、技术、回收和外销服务,养殖户只负责饲养。在协会的带领下,祝世坤带动的固定养殖户基本稳定在300户左右,临时养殖户累计达到600多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祝世坤的养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种鸡、孵化、放雏、养殖、回收到销售一条龙产业模式已经形成。祝世坤计划投资近6000万元,新上鸡产品分割和熟食深加工生产线以及相关的标准化建设,把公司业务从前端的鸡蛋开始,做到终端的百姓餐桌,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把公司由目前的“富民企业”变成“纳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