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养牛能致富。”通化县北沟村村支书孙茂军,利用自己打工经验,成立养牛场,村民不拿钱,可直接将牛牵到家喂养,他再回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牧场远离村子避免细菌传播
12月4日,本报记者走进孙茂军的养牛场。该牧场位于通化县金斗乡北沟村,远离村子千米之外。孙茂军说,这样做既避免了动物传播细菌,又能在夏天时避免牛粪臭味和蚊虫,大大缩小了对村民的影响。
本报记者走进牛棚,看见棚里面是用木头做的支架,棚顶用棚膜覆盖。在阳光的照耀下,棚里温度达到10℃以上,与外面形成明显的温差。此外,棚里到处都是用木杆隔成的牛圈,分成若干个隔断,牛儿们互不干扰,正在悠闲地吃着草。
“这头牛四个月了。”今年45岁的孙茂军指着一头正在吃草的牛,这是经过他改良的西门答尔肉牛,6个月便可以出栏,平均一头牛的利润大约2000元,牛圈里100多头牛,再有俩月,就能为他创造经济效益了。
村民可直接把牛牵回家养
孙茂军告诉本报记者,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选择了回家务农,忙碌了一年,剩余的钱特别少。他便到外地打工,因为吃苦耐劳,又善于学习和钻研,很快成为一家公司的骨干。几年的打工经历,令他眼界大开。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收益不错的工作,回乡开始创业。
2002年6月,孙茂军兴建占地1.5万平方米的大型畜牧养殖场,动员乡亲们投资入股。他养殖场里的牛,村民可以不用拿钱,直接牵回家里养,他再进行回收。村民看到无本取利,纷纷加入进来。
“养牛致富有一定的局限性。”孙茂军看到农民很多田地,种大田收入有限,便开始投资52万元,注册成立了通化茂盛生态农业经济股份公司,大搞经济综合立体开发,走“种、加、养”结合的道路。
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公司形成了规模。山上经济林木成片,上到松子,下到野生中草药材、林下参,让农民真正体验到了赚钱的滋味。正是孙茂军的带头,使这个村的人均收入,由2004年的3000元,增长到现在人均7950元。
立志带村民过上小康生活
2010年,北沟村换届选举中,孙茂军高票当选为北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为了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让村集体多增加收入,孙茂军结合北沟村的实际,种植平地人参1万亩,并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让400多名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本报记者随后来到孙茂军家中,看到他已经由原来的平房,住进了楼房,原来几万元的轿车,现在也换成了近30万元的越野车。看着自己家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这都要感谢村民的支持,“靠一个人的努力,很难成大事,正是大家的合作,才能共同致富。”
未来十年,孙茂军想壮大农村产业化经营,带动所有的村民致富,争取让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使村民真正过上小康生活。
对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孙茂军说:“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