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女村官,不仅为父母还了数百万元债款,还自发研究养殖乌骨鸡,带动了全村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并自发资助了八名贫困生。她,就是周文。在祁东县洋湖村,处处都流传着关于她的故事,在大家心里,她就是自主创业的代名词,是带头致富的女神。
沐浴着冬日里难得的暖阳,记者来到了祁东县双桥镇洋湖村,见到了大家所熟知的“大学生创业女神”——周文。“欢迎来幸福农庄做客!”周文笑着伸出手。与她的初次熟悉,是在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那个光鲜亮丽的一等奖得主,而今天面对面见到本人后,她留给我的,更多的是个文弱的邻家女孩印象。可就是这样一个邻家女孩,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当初负债百万到如今创业的成功。在她光鲜的外表背后,是成功路上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她每一步的坚持与努力。
毕业后回乡任职:“喝水不忘挖井人”
2011年9月,周文大学毕业。之后便参加了全省组织的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苦读,考取了村官后便回乡任职上岗,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提及考村官的原因,她娓娓道来:“做什么事情都得从最基本的开始,只有下到百姓基层,才能深入了解民情和现状,当村官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还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出力。”
1995年,周文的父母在洋湖村承包了200亩荒用来种植农作物,欠下了180万的债款,家里最穷的时候,三个人加起来总共只有六块钱。然而,一直兢兢业业经营农庄的周文一家,并没有被此次的坎坷绊倒。由于平日里的待人真诚,在周家落魄之际,洋湖村的村民们纷纷对这个“外来的”新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说到这里,往事历历在目,周文的神情难免有些感触。“转眼我就要上大学了,可家里根本没钱,好心的村民们便筹钱给我读书,直到毕业。”大学毕业后,周文毅然选择回乡创业,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村民们。
开拓致富新道路:绝不墨守成规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周文对种植业一直熟知,她知道,勤劳的村民们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生活的丰收,但要想富,却是难于上青天。为此,有远见的周文在大学期间时,就已经萌发了养鸡的念头。“一块地可以养很多鸡,而且利润也不低,养的多了,鸡蛋也能卖很多钱。”
还在读大学的她,便开始在网上查资料,找鸡苗,在家里养起了鸡,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刚开始买鸡苗的时候,太盲目了,买了很多种不纯的鸡苗,有些鸡甚至长到了七、八斤重,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生活费都白白浪费了。”这是她第一次碰壁。
之后,不甘心的她便开始学习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自己试着杂交。在她六年多的不断探索、努力下,第一批乌骨鸡培育出来了。“后来为了让乌骨鸡的品质更优,我跑去湖南农业大学咨询了专家,进一步提纯。”这个文弱的女孩在自己的坚持下,第一次取得了成功。
求合作屡屡碰壁 反筑就她必成决心
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后,周文第一时间想到了村民们。她开始挨家挨户地找村民们合伙养殖乌骨鸡,可村民们种植庄稼的传统观念让周文尝到了许多闭门羹——还没来得及细说便遭到了拒绝。不仅如此,一些村民听完她的介绍后,都不相信一只鸡可以卖到398元,甚至更多,他们认为,即使能卖这么多,也不会有人去买这么贵的鸡。“村民们的反应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凡是留在洋湖村种地的村民都是上了年纪的,他们没读过书,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地劳动,也没出去见识过世面,有胆量和见识的,都去外面打工了。”
面对这样一个难以改变的现状,周文立即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带领群众在林间放养黑乌鸡,利用农庄资源优势,将自己精心选育而成的本地优质小型土乌鸡,免费发放给村民饲养,并免费为养殖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农产品包装、销售等农化服务。她带着这个想法和决定,再次找到了那些村民,还是被拒绝了。村民周和平告诉记者:“我们那时候怎么能相信她,一只鸡卖好几百块,谁会去买?到时候鸡都长大了,又卖不出去,浪费了精力又占用了土地,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终,通过一个多月多方协商,并在村支部书记的支持下,周文将养殖了90天的500只黑乌鸡,分别免费发放给报厅组周和平、下花屋组周共和、新屋组周福元、等五户村民饲养,并年底时,每户村民增收1.8万余元。这次,她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