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班、打过工、开过店,这是慈利县天润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杨建新以前的生活轨迹,“不安份”的他,巧借本地丰富的杜仲资源,几经研究和实验,将杜仲叶和金银花进行“捆绑”,研发出了杜仲金银花保健茶,并誓将让这种新型保健茶香飘山外和国外。
近日,记着来到这家集农林产品研发、种苗繁殖、投资开发、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公司,虽然此时公司生产车间已停止了生产,但车间里仍然弥漫着一阵阵金银花和杜仲叶的混合清香味,他将泡好了一杯杜仲金银花茶递到笔者手中,一股清香顿时泌入心间。
50元换来5万元
1986年他从慈利县一家钢管厂辞职后,怀揣着50元的积蓄,只身一人来到长沙黄泥街一个开书店的朋友那里,当时他那朋友的书店也才开业不久,生意不是很好,那朋友就让他当帮手搞搬运,负责他的吃住,没有工资,书店在他们的打理下,生意日益好转,1992年底,有个熟悉的书商找到他,希望他到北京去一趟,将一笔货款代收下,思虑良久后,杨建新按照书商提供的地址,很快就将那笔不菲的货款收了回来,书商被他的诚实所感动,在得知他也想开书店的想法后,那书商毫不犹豫的拿出5万元递到他的手中,并语重心长的说,这资金就算是我赞助给你创业的启动资金吧。
有了这5万元启动资金,脑子活络的他,将金盾出版社积压的各类实用性图书弄过来寄放到朋友的书店里销售和批发,不到三个月,近10万册图书便销售一空,除去各项成本后,净赚了5万元,这是他辞职后赚到的第一桶金。
四年倒亏40万元
1992年他在县城找了个门面,用赚来的5万元开起了书店自己当老板,哪料到因为各种原因,书店开业不到一年便“流产”了,1994年,不服输的他随后和一个朋友承包了一家频临倒闭的印刷厂,专门印刷各类书刊、商标等印刷品,印刷厂在他们的精心打理经营下,业务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飘来,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原有的印刷设备由于老化,已经难以满足客商的印刷要求了,于是他和朋友几经考虑,便又承包了常德宏达印刷厂的胶印车间,专门从事烟盒的印刷,当时的业务也是呈梯田式增长,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企业内部缺乏科学管理,再加上货款一时难以收回,从而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从开书店、承包印刷厂运营到1995年底,四年时间让他倒亏了40万元,这让他尝到了创业的苦酸。
二次创业终成功
第一次创业失败,不仅让他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让原本幸福的家庭也解体了,他忍着心里的伤痛,重新步入打工路程,用了三年时间才将所有的债务偿还完毕。他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先前创业失败的原因,与此同时,他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国家近年来对杜仲深加工的相关扶持政策在加大,看着本地丰富的杜仲资源,他灵光一闪,何不在杜仲上大做文章呢?
通过先期的一系列的筹备,2011年他筹资百万元,创建了以杜仲鲜叶为原料的杜仲茶厂,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杜仲茶叶的销量是一路攀升,产量从当年的几十吨到现在的几百吨,出现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杜仲茶让他找到了创业的快乐。
杜仲茶虽然有着调血脂、降压、治便秘、抗衰老、促进睡眠等神奇的药用功能,但没有香气、口感微苦难以入口,近年来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如果杜仲茶在功效上不加以创新,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保健茶来,就很难占据市场,唯有创新才能适应市场。
为了提升杜仲茶叶的保健功效和技术改良,他通过查阅中药书籍和走访部分资深老中医后了解到,金银花自古就有清热解毒等功效,要是与杜仲叶进行技术工艺处理后,那保健功效不就增强了吗?于是他尝试着在杜仲茶中加入金银香,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杜仲叶茶在加入金银花后,不仅“色、香、味、形”已与茶叶相媲美,口感上也是很纯正、清新清香,杜仲茶原有的微苦辛味也没有了,试验成功后,他将批量生产的杜仲金银花茶免费送给相关中医保健专家和周边市民品尝,大家对这种新型保健茶是赞口不绝。
专家的肯定、市民的称赞,这让他欣喜不已,很快他的杜仲金银花茶制作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有了专利这个“法宝”,杜仲金银花保健茶很快就成了市场抢手货,“你看这些近千份订单,全都来自全国各地,”看着网上、电话、微信上源源不断的订货信息,杨建新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为了让这种新型保健茶的香味早日飘出国门,他将杜仲金银花茶以一代大侠杜心武的‘心武’二字进行了国家商标注册,此外,为了保障杜仲金银花茶的原材料充足,他将收购的一个2000多亩的杜仲林场作为基地,并对杜仲树进行了矮化,建立了500多亩的四季金银花种植基地,形成了从茶山到茶杯的完整产业链,目前,高规格的杜仲金银花茶加工厂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