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铁丝网围起来的鸡舍里,毛色艳丽的阉鸡撒欢地跑着;橡胶林里槟榔树下,阉鸡或是趴在石头上,或是飞到树枝上,追逐觅食。这是记者12月26日上午在琼中长征镇新丰村看到的一幕。得益于这些毛色艳丽的阉鸡,新丰村的村民告别了低矮的土坯房,一户户陆续地搬进了新楼房。而把阉鸡领进村的就是致富能手黎和光。新丰村土地贫瘠,村民们靠着养阉鸡这个产业,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
创业初始受挫亏钱仍不放弃
早上6点起床,开始喂鸡,下午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再喂一次,也不用赶,鸡会自己跑到鸡舍去。这是黎和光一天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掌握了技术,做好了疾病防疫,养鸡其实是个投劳少、粗管放的产业。
黎和光出生于贫困的家庭,吃饱穿暖,摆脱贫困一直是他的愿望。21岁高中毕业后,他凭着一股热情投身农业,种过香蕉,种过甘蔗,还养过猪。1998年,黎和光盯上了一个产业:养阉鸡。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吃阉鸡,我想着养阉鸡应该能有销路。”找准路子之后,黎和光便一门心思坚持干了下来。
经过多年发展,黎和光不仅把自己的产业做大了,还带动起了整个村庄都开始投入养阉鸡。在2007年,不仅新丰村家家户户养上了阉鸡,黎和光自己也把养鸡规模从500只扩大到2000只。
看到养鸡的效益一年比一年好,黎和光决定要将养殖规模翻一番。2007年,他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了数十万元将养殖数量扩大到5000只。正当他信心满满地等待年底阉鸡出栏收获时,一场席卷全球的禽流感来势汹汹,全村80%的阉鸡都染病死掉。就这样,眼看出栏的鸡没了,投入的钱也打了水漂,仅黎和光自己就亏损了10多万元。
“眼睁睁看着几千只鸡在一个星期里就死光光,太心痛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黎和光还心生隐痛。
“养鸡养了那么多年,又亏损了那么多钱,就这么放弃了,很不甘心。”不甘心发展多年的产业终止,也不甘心投入的钱就这样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黎和光通过考察学习和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后,又向亲戚朋友们借款,重新发展自己的养鸡产业。
黎和光这一次的投入终于有了回报,他所饲养的阉鸡成活率达到了86%,并且羽翼丰满毛色艳丽。在2010年春节时候,他卖出了24元一斤的好价钱,所饲养的4000只阉鸡为他带来了近40万元纯利润,当年就还清了债务。后来他还盖起了新楼房。
初尝甜头还清债务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
2011年下半年,新丰村正式成立养鸡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名“新丰”,意为欣欣向荣、年年丰收。
为了扶持产业的扩大发展,长征镇委、镇政府加大对新丰村的帮扶力度,帮助该村兴建了鸡舍11间,林下养殖面积达到36亩,新投放鸡苗7000只,并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帮助养殖户掌握更多的阉鸡科学管养方法。2011年春节期间,该村阉鸡出栏量达26000只,黎和光个人养殖达7000只,当年该村单阉鸡养殖产业产值就突破200万元。
经济效益极其可观,养鸡产业已成为新丰村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在临近村小组辐射开来。包括什日宛、什云二村等,许多农户也参与到养鸡的队伍中。
规模扩大在质量上做文章
“你们先坐着,我去给饭店送货。”黎和光和记者打过招呼后,就开着家里的小三轮急着给饭店送货去了。
酒店订单是黎和光固定的销售渠道。他介绍说,只要鸡出栏了,饭店就会打电话来预订。像这样的订单平均每天有30个。
阉鸡的成长周期比较长,要8个月,所以一年只能养两批。值中秋、国庆和春节两个时间段出栏上市。“每到出栏的时候,基本上不够卖。”黎和光说。
因为阉鸡的肉质比较鲜嫩,口感也比较好,如今的“新丰鸡”闯出了自己的名牌和销路。连远在海口、三亚、万宁的客人,在鸡出栏的时候,都是开着货车,“大批量”买走。
看着“新丰鸡“销量红火,黎和光一直想着扩大养殖规模。“如果有个几百亩地,我想养上几万只,这样就能常年供应市场。”黎和光不止一次这样强调。
但是囿于新丰村面积小,土地稀缺,短期内无法扩大基地,增加数量,他就定了目标,要在质量上下功夫,打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