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酸带甜,这是中和酸菜的味道,也是中和菜农的生活味道:吃尽了菜贱伤农的酸楚,儋州市中和镇中和居委会农民把鲜菜做成酸菜后,开始尝到了甜味。
今天,中和居委会农民曾春妹,把腌制好的酸菜,一缸一缸地搬到车上,一共30缸,6000多斤。曾春妹算了算:今年包菜行情不好,收购价仅为0.3元/斤,而酸菜的收购价则卖到0.8元/斤,卖鲜菜亏,而卖酸菜还能赚。
“这是逼出来的致富经。”曾春妹笑着说。曾春妹已经种了20多年的蔬菜,但是包菜价格总是不稳定,“有一年行情不好,1毛钱1斤都没人要,都烂在地里”。
看着好好的包菜烂了,曾春妹觉得可惜,就把卖不出去的包菜做成酸菜吃。工艺传统而简单:新鲜包菜晾干、洒盐,放入大缸内加清水,密封腌泡7到10天就成。制成后的酸菜,色泽微黄、脆嫩可口、微酸带甜,非常好吃。自家吃不完,她就拿到集市上卖,没想到非常受欢迎。
曾春妹已经连续做了10年的酸菜。“1亩地,可以做30缸酸菜,每缸200斤,酸菜的价格随新鲜包菜的价格浮动,但都高出一倍多。”曾春妹说,最关键的是,卖新鲜包菜,只卖菜心,需要把外面一层的叶子去掉,浪费很多,而做酸菜,外面叶子也是好货。
如今,中和居委会已经有500多户农民开始制作酸菜,每年生产的酸菜达到2000多吨,每天都有来自海口、澄迈、昌江等地的收购商上门收购。
今天,昌江的收购商徐日操又开着大卡车来中和收购酸菜。他告诉记者,每隔几天都要来中和一次,每次都要收购1万多斤。“中和酸菜,在昌江很受欢迎,每斤零售价已经卖到了1.5元到2元。”
中和镇委书记谢伟认为,酸菜是农民自我转变经营方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政府将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结合旅游产业,将中和酸菜打造成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