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河南罗山县:“巾帼茶王”钱晓玲的故事多(2)

发布时间:2016-10-13  来源:信阳新闻网
摘要: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信阳掀起信阳红红茶风暴,给夏秋茶找到了出路,让钱晓玲惊喜万分。她再次带技术人员赴浙大学习,并多次派员亲临多家红茶生产企业参观学习,还与杭州著名红茶生产企业强强联手,当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0年,信阳掀起“信阳红”红茶风暴,给夏秋茶找到了出路,让钱晓玲惊喜万分。她再次带技术人员赴浙大学习,并多次派员亲临多家红茶生产企业参观学习,还与杭州著名红茶生产企业强强联手,当年就成功研制出“仙灵牌”信阳红茶,在2010年第四届中国(郑州)茶业博览会上获得“茶王”“金奖”两项最高荣誉,2011年再登“茶王”宝座。从此,“巾帼茶王”也就成了钱晓玲的代名词。

  从此,一红一绿,相得益彰。2015年,“仙灵”牌绿茶、红茶被评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016年“仙灵”牌信阳毛尖、信阳红茶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但钱晓玲拉长茶产业链条的探索从来不曾停止。

  在杨贤强教授的指导下,钱晓玲认识到要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改良品种。为此,她从2012年开始,通过无性系种植,引进乌牛早、龙井43、信阳10号等优良品种。其中乌牛早等早熟品种比传统品种早熟40天,农历正月二十就能采摘,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

  引进无性系种植,钱晓玲同样交了昂贵的“学费”。由于没有充分掌握无性系种植技术,首次栽种的2000多亩茶苗,全部死掉了。痛定思痛,她再次请教专家,找准死苗的症结所在,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大功率的手电筒就买了130多个,连夜种植,3辆喷灌车随时浇透水,保证了茶苗的成活率。如今,钱晓玲的茶园里,已有3万多亩完成了品种改良。

  不破不立。当前,大多消费者仍然习惯性地认为信阳毛尖越小越好,但从科学角度讲,芽头没有长成叶之时,茶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多种微量元素含量都较低。为转变传统观念,钱晓玲积极倡导“惟芽长为上品”的生产理念,并取材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研制成功了信阳“仙灵”香茶。2014年10月20日,“仙灵”香茶惊艳亮相第十一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中国茶发展大会,其“做老百姓喝得起的高端好香茶”的发展定位,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步一个脚印,“仙灵”牌大家庭的成员越来越多,信阳毛尖、信阳红茶、信阳香茶、金荞麦绿茶、茶粉、茶多酚、信阳红茶酒等七大系列八十多个品种的茶产品竞相媲美,并获得20余项国家专利和省市科技成果。

  就这样,那一片神奇的叶子,在钱晓玲的手里,只因加工的方法不同,就变身为各类产品。有人对此颇有微词。但钱晓玲不以为然:面只能做馍吗,不能包饺子吗,不可以做油条吗?多元化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是信阳茶走出市场瓶颈的有效途径。今年,灵山茶业仅香茶就加工30多万斤,市场销路之好让钱晓玲始料未及。

  从强公司到富万家

  她不遗余力带领乡亲共筑小康路

  毫无疑问,面既能做馍,又能包饺子,还能做油条。所以,今年“十一”长假,当钱晓玲将目光瞄向万亩茶山上一望无际的花海时,当她嗅着刚刚摘下的茶花清香、看着加工后黄澄澄的茶花茶时,她的激动与喜悦无以言表。她的激情翻涌的内心深处,在算着一笔账,在描绘着一幅美好的蓝图:

  流转了8万亩荒山荒坡,成千上万的农户有了租金收入;

  探索“公司+农户+基地+协会+专业合作社+科研院所”的管理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2200多农户成为社员,年增收超过600万元;

  从除草、排剪到采茶、制茶,从炒制信阳毛尖、信阳红茶、信阳香茶,到酿制红茶酒,再到正在进行炒制试验的茶花茶,成百上千的老百姓在家门口一年四季有活干、有收入;

  茶园自成风景,带来了难以计量的生态和旅游效应。将来有一天,这里一定会成为乡村游的好去处,她的大山、她的茶园一定会越来越美丽,她的家乡、她的父老乡亲一定会越来越富有……

  钱晓玲习惯做着这样的计量和规划。从公司成立的那一天起,茶山开到哪里,她就将公路修到哪里,水库开挖、整修到哪里。多年来,公司先后修建改造公路28公里、整修小型水库11座、水塘40余口,既为标准化茶园建设积蓄了水资源,又解决了附近的村组的农田灌溉问题。

  茶园内修路,路过农民家附近时,差个三米五米、十米八米,钱晓玲总会想方设法把路修到农民家门口。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对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一笔额外的开支。公司有人提出异议,但在钱晓玲她眼里,农民都是自家兄弟,修路架桥都是做好事儿,与死神多次遭遇的她不愿意放过任何一次泽被乡邻、积德行善的机会。

  2014年夏季,信阳大旱,周党镇杨柳村不少田里都裂了口子。钱晓玲把茶园里4口塘的水全部放掉给老百姓救秧。几千斤鱼都死了,白花花的。钱晓玲却说,值,毕竟乡亲们的秧苗救活了。

  在茶园里干活的农民,大多是老人或留守妇女。钱晓玲常常叮嘱身边的员工,他们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心,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她说,咱做不了大事做小事,要将小事做到极致。

  山路不好走,公司就专门派出四辆车,来回接送十里八村前来干活的乡亲。中午做好饭送到山上,用来盛饭的桶就有十多个、汤盆几十个,饭碗七百多个。送上去一顿饭,需要半头猪,后来为了节省时间,就做蛋炒饭,配上汤,大家照样吃得欢欢喜喜。

  这两年,钱晓玲又总是给大家买衣服。因为她发现在山上干活的很多人,自己挣钱自己却舍不得花,留给晚辈花。夏天的长裤长褂、冬天的羽绒袄,她一买就是几百件。看着大家精神地穿上新衣,她心里也乐开了花。不但买衣服,逢年过节,每年她都要给大家送上茶叶、茶具,让大家都喝上自家产的好茶。

  在高端茶叶遇冷的今天,大众消费市场需求不降反升。钱晓玲就因势而为,生产中低端茶,并把产品价格在利润范围内一压再压。在她看来,价格实惠并不代表茶叶不好,茶叶卖出去了也是一种扶贫,茶叶卖出去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活干,就能脱贫致富。

  灵山茶园覆盖了罗山县的6个乡镇20个行政村,其中10个为贫困村,钱晓玲在想方设法对这些贫困村的荒山荒坡进行整村流转的同时,引导3000多家农户积极参与茶叶种植加工,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不少人还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彻底告别了贫困。

  朱楼村的黄义超就是其中一个。过去家里穷得“没有吃油的钱”。

  改变从钱晓玲带动大家发展茶园开始。老黄对茶有灵性,公司派到浙大深造的技术员,只有他被杨贤强教授留了下来。如今的他不但拿到了浙大茶学系的毕业证书,还到美国镀了金,成为公司的炒茶骨干。公司还为他解决了一套住房。去年他爱人不幸罹患子宫癌,钱晓玲忙前忙后,帮忙找医生,帮忙筹钱。

  “董事长帮我们捞回了一条命!”感念钱晓玲的恩情,老黄在拼命工作的同时,还在实实在在地帮扶其他贫困户。

  周党镇街村的罗伟也是多年的贫困户。爱人无业,公婆有病,全家人就指望她在街上做点小生意度日。2009年,偶然的机会,得知罗伟家的困境,钱晓玲主动请她到公司上班。如今她也是单位里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不但每月有个固定收入,还享受了“三金”待遇,成了实实在在的公家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公司里近百名员工,多半是乡里乡亲。朱楼村69岁的孤寡老人朱明清一个人生活,钱晓玲就特意把他请到公司务工,“在公司里吃住有人管,生活有着了不是?”

  10多年来,钱晓玲积极救助贫困学生、特困户、孤寡老人,向地震灾区捐款、义务修路架桥,公益投入达千万余元。很多老百姓都念她的好,可是她却觉得是应该的。她说:“我已经做了五次大手术了,老天能让我活到今天,我要用我最后的生命,全心全意为父老乡亲服务!”

  10月7日,带着茶花茶初步炒制成功的喜悦,钱晓玲又一次登上了茶山山顶。远山如黛,几十个上了岁数的农民这里一簇,那里一组,正在栽种油茶树。茶园梯带好,套种油茶,将土地效益充分发挥,是钱晓玲的又一创举。她想象着这30多万棵油茶树在几年以后丰收的情景,想着想着,兀自笑了……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