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6月份,河南很多地方就开始抢收小麦,收晚了就会影响今年的收成。
但在河南省安阳市,这位叫赵树英的人,此时最关心的并不是他的八千亩小麦。顶着烈日,他找了一批人到他的麦田里去,这些人手里都拿着这样的网,很显然,这样浩浩荡荡的队伍并不是去抢收小麦的。一到麦地里,他们就拉起架势,抢收起了地里的瓢虫。
员工:老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开工资就干,但是现在觉得挺有意思的。
员工:不抓瓢虫,老板就收拾我们。
员工:瓢虫是我们老板的命根子。
赵树英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抢收麦地里的瓢虫呢?在赵树英的麦地里,收割前正是瓢虫最多的时候,连续几天,赵树英都要派出去好几队这样的捕虫队,他这样做已经坚持了三年。
由于地里的瓢虫很多,他们用网很容易就能捕到,这样一趟下来,网里就收获了不少瓢虫,然后再把瓢虫收集起来。
赵树英:掌握好时机的话,一天能抓一百多万头。
员工:具体多少只没有查,都是论公斤,成布袋地抓,但是老板说的意思是让瓢虫搬家。
赵树英为什么要给瓢虫搬家?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赵树英说出了一个秘密――昆虫是他获取财富的导弹。
赵树英:每一头天敌都是一枚导弹。
员工:可以说算是个生物导弹,就是说它可以自动定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农技推广中心 原副主任 卡德尔?艾木都:没有虫害,赵树英也没有现在的财富,这两个的关系是离不开的关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局 原主任科员 宋瑞华:他一辈子和昆虫打交道,他现在这个财富、他的智慧和昆虫离不开。
算起来,赵树英已经和各种昆虫打了三十年交道。现在,赵树英一年销售额接近两个亿。昆虫是怎么给赵树英带来财富的呢?在赵树英最困难的时候,让他绝境翻身的,就是2500公里外新疆一种曾经让当地人谈之色变的昆虫。
这是距离河南省安阳市2500公里远的新疆吐鲁番地区。1997年,一种很常见的棉铃虫把这里搅得天翻地覆。当地人这样形容棉铃虫:除了电线杆不吃,什么都吃。喷洒多种农药也无济于事,很多棉花地里出现了人工抓棉铃虫的场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农技推广中心 原副主任 卡德尔?艾木都:整片整片的,不是一棵一棵,一个礼拜到十天就吃光了。我们没办法,我们全体职工都发动起来,人工抓棉铃虫,一个人一天四百到五百只。
1997年,在距离新疆2500公里的河南省安阳市,街上到处是欢度春节的鞭炮声,但是,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正把自己关在屋里喝闷酒。谁也想不到,那个郁闷男人的未来会和新疆的棉铃虫有什么关系。靠着方便面,他在屋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天。那个人就是赵树英。
孙乃霞:他就在那里有一个铁床,在那床上躺着,他从初一到十五,因为我们来了以后,一进到他屋子里,他在床上躺着,躺在那儿反思。
贺丽:胡子拉碴的,也没精神,桌子上面全是方便面。
赵树英:就是说等于这十三年我一直在骗大家。
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58岁的赵树英一提起来就忍不住掉下眼泪?
让赵树英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2500公里外新疆棉花地里的棉铃虫,竟然会让赵树英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举翻身。
1997年是赵树英做杀虫灯的第十三个年头。这种根据飞蛾扑火原理把昆虫吸引过来并电死的杀虫灯,一度是赵树英最得意的产品,可是,它也让赵树英陷入了窘困的境地。
因为用惯了农药,很多农户并不认可杀虫灯。整整半年,在河南,赵树英没有卖出去一台杀虫灯,整个公司就靠他的一家电器维修店支撑着。到了春节,一人只能发五块钱回家。
孙乃霞:当时大概有十七八个人,有好多人也离去了,但是就带着我们十七八个人,然后一算好,就是给大家一个人发五块钱。
赵树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欠下两百多万元外债,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反思。春节过后,有人告诉赵树英,新疆正在闹棉铃虫,与其在河南坐以待毙,为什么不到新疆去试一试。1997年4月,赵树英带着一箱方便面和140元,挤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
孙乃霞:赵总在走之前给我们一个愿景,他说,我会让大家在未来五年住上楼房。当时,我觉得,赵总咱现在都还租着人家的房子,现在有这么多外债,别说让住上楼房了,把饭吃饱就不错。
很少人能想到,这次新疆之行会让赵树英的事业起死回生。
到了新疆以后,为了省钱,他就住在地下室,饿了就用开水就着馕吃。赵树英选择了当时棉蚜虫闹得比较厉害的吐鲁番地区。其实,当时来这里推销杀虫灯的还有其它厂家,怎么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呢?
赵树英:其它厂家来找的时候,西装革履,拉着皮箱,穿着皮鞋,说你这下不了地,干不了这个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农业局 原主任科员 宋瑞华:以前他背个包,那个鞋都穿得烂烂的,胡子长得长长的,根本不把自己打扮得我是老板,我是经理,有些乡里面交通不方便,他自己背着包自己步行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 副厅长 李洪运:第一次见面,晒得黑黑的,哪像公司的老总,我看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科技人员,跟种棉花的农民差不多。
和别的厂家不一样的是,赵树英从没有把自己当成公司老总,从不西装革履,穿着和当地的棉农没什么两样。到了吐鲁番后,赵树英先到田间地头调查虫灾,然后再给大家培训。
四个月的时间,赵树英在吐鲁番卖出了两千台杀虫灯,开始打开了新疆的市场。第二年,吐鲁番的棉铃虫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吐鲁番的成功给赵树英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赵树英也趁热打铁,开始在新疆跑马圈地,把产品卖往新疆各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 副厅长 李洪运:他就晚上为了赶路买个馕。我经常给他打电话,我正在车上,我正在哪个车上。我有几次打电话,到途中有饭就吃了,没有就买个馕一吃就行了。像一般的老总能够做到吗?不可能的!
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赵树英在新疆抓住了东山再起的机会。2003年以后,赵树英回到河南,重新开发内地市场,2008年的销售额超过一个亿。但是2009年,赵树英却在家乡汤阴县包下了两万亩土地,做出了种种令人费解的举动,比如,别人抢收麦子,他却抢收瓢虫。这个曾经靠昆虫起家的人,这一次要用昆虫做什么文章呢?
这里是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宜沟镇。2009年,赵淑英在这里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赵树英包了两万亩土地,租期20年,每年光租金就要1400万元。从赵树英包土地开始,质疑的声音就一直不断。
河南省植保植检站 研究员 吕印谱:我说,老赵,我给你泼泼水,这你恐怕得很长时间你才能搞起来,你得很大的投入,你没有多少钱恐怕是不行的。地它本身就是一种丘陵,半山区这一种地,因为土质也很差。
其实,包下肥力不足的土地并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把赵树英推到风口浪尖的,是赵树英接下来的种种奇怪做法。
2009年,在赵树英包地的第一年,村民们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在赵树英的两万亩园区四周,出现了这样的设备,一到晚上,就发出这样的光,吸引了很多虫子。
赵树英:这个时间段,我们就用这个东西。
记者:虫子吸引下去到这儿?
赵树英:对,到柜子里面。
记者:这里面都是活的。
赵树英:这是金龟子。
记者:你抓的全部都是活的。
等到了第二天,就有人骑着自行车把虫子收走。不久,村民们发现了另一件想不通的事情:在赵树英的小麦地里出现了很多虫子,可赵树英却一点也不着急,任由虫子自生自灭,倒是有些村民看不下去了。
村民:就心里难受,人家一亩地打一罐子农药,那个蚜虫都下去了,现在没有收成了。
村民:蚜虫,各种青虫,到处都是,让我的想法,按说就该打打药。
所有找上门的村民都被赵树英挡了回去。这样的事情发生多次以后,有人开始说,赵树英是个不会种地的傻子。
村民:说老板有点傻,普通老百姓说有点不精,投资这么多钱打水漂了。
赵树英:说我是傻的时候,对我是一种鼓励。
记者:为什么?
赵树英:我就傻给你看看,到底谁傻,到底傻不傻,也是一种鼓励。
在赵树英看来,他这样做恰恰是获取财富的秘密所在。眼看就到了小麦收获的季节,赵树英又做出了一个让村民们大跌眼镜的举动:别人都在抢收小麦,赵树英却找人去地里抢收瓢虫,每年都是如此。
赵树英:它们也会迁移,但是它迁移的目标,可能就是在迁移过程当中会杀死一部分,如果我们帮它找到有食物的地方,可能就稳定下来。
抓回来的瓢虫,绝大部分放到园区其它地方去,而另一部分就养在这个半地下的房子里。
员工:一只瓢虫的话,大概也就产到五六十粒。
记者:一天五六十粒,那它得产多长时间?
员工:它大概能连续产到最少要两个月。这个上面它会把卵产到叶片的背面,然后我们会把这个卵收集回来,现在这里面成虫的话大概有两千多,这样每天的话,光收卵我们就能收到六万粒左右。
在这个半地下的房子里,除了七星瓢虫以外,赵树英还培育了很多种昆虫,对赵树英来说,都是能给他带来财富的武器。赵树英这么做如何能挣到钱呢?
除了种植小麦,2011年,赵树英又在园区里种了150亩大棚蔬菜和30万株果树。其实有些细心的村民早就帮赵树英算过,一年1400多万的租金,再加上那么多工人的工资,赵树英再这么下去,恐怕最后连土地租金都给不起。
村民:投资这么大,到最后效益低,作为个人来说心里有点不理解,作为公司来说,也替他有点担忧。
村民:我们有一多部分人都还不理解,不想包给他,说你自个儿种这样,他也不知道给我钱不给我了。
村民们觉得赵树英挣不了钱,可赵树英却坚持这么做。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前两年赵树英的钱包只出不进,到了第三年,园区还是在亏本,但赵树英却一点也不发愁。这件事情背后,其实隐藏了赵树英一个财富设想。要解开这个谜,还得从2008年赵树英遇到的一件事情说起。
2008年,赵树英和他的团队开发了病虫害自动测报和防控系统,在农业生产中,这套系统能够预报出未来一段时间昆虫的发生量,根据昆虫数量,再用相应的杀虫灯和释放天敌等手段进行防控,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可是,当赵树英向客户推销产品时,总碰到这么一个尖锐的问题。
赵树英:就是你这个东西管用吗?能代替农药吗?都有提这个问题。
记者:当时你听他们这么质疑,你心里服气吗?
赵树英:心里是不服气。只有通过了实际试验示范,让用户亲身去体验它的效果,最后才能信的。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总工 吴坚:一开始这个事情,因为你没有实践,因为我们主张就是要做实验示范,这个一开始没有人会理解。
这个问题困扰了赵树英好几年,2009年,赵树英狠下心来,要想说服别人接受他的病虫害自动测报和防控系统,自己就要先做给别人看。于是他包了两万亩土地――只有这么大的面积才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环境――然后再用这些杀虫灯把园区围起来。
赵树英:如果说你外面进这个园区的虫子太多,就会造成这个园区天敌和害虫的比例失调,所以我必须有一个隔离带,把外面进来的虫子能够把它隔离在这里。
减少了外界昆虫对园区的影响后,赵树英开始恢复园区的生态环境,园区内禁止用农药除虫除草,先恢复昆虫种类,下一步才能恢复昆虫的生态平衡。
比如,对小麦危害最大的蚜虫,在生物防治上,可以用七星瓢虫来对付蚜虫。
赵树英的小麦不打药,小麦上留下了很多瓢虫。在小麦收割之前,他就找人把瓢虫迁移到园区的其它庄稼上去,以控制害虫。而那些养起来的益虫,根据昆虫预报系统得知害虫发生的时间后,可作为天敌把它们放到地里去。
员工:瓢虫的幼虫主要是用来防控蚜虫,这样的话,现在我们这个里面就有这个管。
记者:这一棵需要放几个?
员工:这个一般释放量根据这上面的蚜虫有多少,一般我们就是按照一比三式来释放,就是一头瓢虫比三十头蚜虫。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 总工 吴坚:通过先用测报的方法,到底哪有虫,什么虫,数量多少,对某种虫子他是用诱捕器去处理,更主要的他把生物防治,特别是天敌防治推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应该说这是合理的,这是很科学的,应该是能够做到的。
园区还养了很多家禽,饲料有一部分就来自于杀虫灯捕到的昆虫,降低了养殖成本。2012年,赵树英的有机蔬菜也上市了,他在北京、河南等地开了二十家农产品专卖店,销售园区的各种农产品,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200万元,效益开始显现。
更重要的是,赵树英的病虫害自动测报和防控系统,在有机农场示范下起到很好的展示作用,开始有客户模仿赵树英的农业模式,购买赵树英的设备。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测报防治科 科长 张祝华:园区所采用的模式也是依照他那两万亩的琵琶寺园区有机基地的模式来进行运转的,把整个将近四千亩地的园区,都用杀虫灯围起来了。同时我们在这个园区里我们建了测报系统。
到2012年年底,赵树英的销售额接近两个亿,产品出口到中东和东南亚,赵树英也成为安阳市的创业典型。
河南省安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局长 曹留安:赵树英是我们安阳市人事局这几年帮扶创业,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就地转移和创业帮扶的一个重点对象,也是一个成功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