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花甲开始创业,养着鸡,养着羊,还有一大片的果林种着李子、葡萄、樱桃、杂柑等。在经历过失败与成功的洗礼之后,她还利用林地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她就是广阳镇种养殖能手,已经66岁的陈正碧。
年近花甲,带着故乡情节返乡创业
驰骋在广阳镇的乡间小道上,路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汽车拐进银湖河畔时,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林地里的果树开满了花,青草葱葱,散养着的鸡三五成群在林中追逐、觅食。池塘里,一条条鱼儿水中嬉戏、穿梭……
因为我们的到来,特地穿了一身红衣的陈正碧看起来特别精神,很难看出这是一位已经66岁的老人。
说起自己的创业故事,陈正碧老人说这是一种故乡情节。10年前,她住在城里,时常怀念农村老家的一切,就毅然搬回了广阳镇银湖村的老家。按理说,子女条件都不错,她过着富足的生活,完全可以安享晚年。这些年,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在农村,很多土地都因为没有人耕种变成了荒地,回到老家的她,看着村里这些荒废的土地,心里有了一些触动。如何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不让土地继续荒废成了老人的心病。找一个项目,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的念头一直在她心底盘旋。
陈正碧把要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子女们,得到了子女们的支持。做什么项目好呢?通过网络查询,考察了养殖技术和市场潜力,全家人统一了意见:养殖美蛙。
说办就办!租用田地、挖建蛙池、采购蛙种……2006年下半年开始,陈正碧在子女们的支持下,投入100多万元,在银湖村办起了美蛙养殖场,一共96个池子。那一年,陈正碧正好58岁。美蛙养殖场里的老板和工人就是陈正碧和她的子女们。陈正碧笑言,本来住在城里,这下又回归到农村,正儿八经当起了农民。
创业初期,一场暴雨袭来损失几十万元
说起养蛙,陈正碧很坦诚:“养美蛙的时候,很辛苦。24小时都得为蛙的安全、成长着想,晚上怕有蛇来吃,白天又怕有鸟来袭击,还不能让蛙饿,不然它们就大的吃小的。”
刚刚开始养殖美蛙的时候,陈正碧很忙,从养蛙池消毒到苗种投放,从水质调节到喂养管理,从病害防治到起捕上市等各个生产环节,她都亲自参与,第一年养蛙获得了大丰收。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陈正碧的美蛙养殖场,特别是各个节假日,打电话来预定美蛙的人特别多,一些大型餐馆,一次预定就是2000多斤。养殖美蛙,让陈正碧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然而好运并没有一直眷顾陈正碧。2008年的一场大暴雨,冲垮了池塘,即将要成熟的美蛙大部分都跑了,这一次她血本无归。
陈正碧回忆:下暴雨的那天,雨水把低洼处的养殖池冲垮,不少美蛙都跑了出去,为了防止更多养殖池被冲垮,他们一家都忙着加固池塘,住在附近的村民们也来帮忙培土筑堤。然而雨下得太大,尽管经过一番努力,大部分的养殖池还是被冲垮。
“才建了两年的美蛙池就这么被大雨冲垮了,眼看着美蛙已经快到成熟期,不久就可以出售了,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赶上大雨,直接经济损失好几十万。”想起当时的情景,陈正碧颇有感触,由于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她放弃了养殖美蛙。
现在陈正碧家门前,还能看到部分空空如也的养殖池。这次创业失败,对她影响很大,但是她没有因为这次失败,就放弃了创业,而且考察市场后,毅然走上另外一条创业之路――利用林下养羊养鸡,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养羊养鸡就像是养孩子
养殖美蛙失败后,陈正碧租了周围村民的100多亩地,加上自己家的地一共有200亩,利用这200亩地,她种上了葡萄、李子、杂柑,林下养起了鸡,还新盖了1000个平方的羊场,养起了羊。
于是,每天与上万只鸡打交道成了她的乐趣。她说,养鸡养羊就像是养孩子,得用心来照顾,不然它们不会成长。“养殖业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技术,从防疫、投料、投药各个过程都需要专业知识。”为此,刚刚开始养殖的时候,陈正碧白天黑夜守候在林下的散养区,观察鸡的习性,观察温湿度的变化对鸡的影响。
经过几年发展,陈正碧已摸索出一套林下养殖管理方法:林间虫草丰盛,便于畜禽采食,而畜禽的粪便与畜禽吃剩的草渣、树叶混合形成很好的有机肥料,利于果树吸收,能起到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形成了良性循环,降低了养殖的成本。
今年,陈正碧的养殖场,已经出栏了400余头羊,每只羊能买出1000余元,鸡场里面的鸡也出栏了1万多只,每只鸡能卖好几十元。山上的果林,栽种的各种果树也到了开花的季节,陈正碧越发的忙碌。
现在,她的林下养殖场里解决了近20个周边村民就业,工人们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不仅土地能收租金,就近干活还能拿工资,村民们说起陈正碧,都伸出大拇指。
“我想只要我干得动,就继续创业,把产业做大,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带着他们一起发展。”陈正碧这样告诉记者。陈正碧老人创业几经波澜,但最终成功,这位花甲老人创业的故事,或许正告诉我们:人活着,应该去奋斗,而且,永远不会为时过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