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来自北京的客商张先生专程来到威县,以单件800元的价格从东王目村村民陈爱国开办的老粗布门市买走60件纯棉粗布上衣。
一件粗布衣卖到800块!“土特产”变身“高档品”。北京客商神秘地说,别看一件上衣进价800元,人们崇尚绿色, 销售特别火爆,零售还有更大的赚头。
据悉,威县像陈爱国一样从事老粗布加工的农民已达4万余人。
威县是全省产棉大县,如何发挥这一优势,让棉花就地升值,让农民快速致富,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研究的课题。为此,该县提出,引导千家万户“当户织”把棉花大县发展成为“老粗布”特色县。
县委书记段小勇说,老粗布加工投资小、污染小,市场风险小,发展这一产业,可以让农民坐在家里挣钱,不出家门就能致富。
为了提高老粗布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建设的意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手织布生产经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鼓励从业人员进行技术革新、产品研发、产业升级,甚至于强强联合,不断提高老粗布的市场竞争力。
该县还为刚刚起步的小规模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并积极为农户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同时着手兴建以“三馆五区”(收藏馆、纺织技艺演示馆、新产品展示馆和纺织区、织布区、缩水区、制衣区、整理包装区)和特色博物馆为主体的粗布纺织工业园,力求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推动手织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这手艺让咱尝到了奔小康的甜头”,农民郭小英告诉记者,像她们这样的农村妇女,很难在外面找到工作。县里支持粗布纺织,她从合作社贷款1万元搞老粗布加工,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挣五六千块钱。
“我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加入到行业。” 威县老纺车粗布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庆海介绍,仅他们一家公司就带动了周边乡镇10多个村参与,数千农民纺织老粗布。而邢台巧媳妇老粗布有限公司同样辐射千余农民,以“巧媳妇”品牌,远销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