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200多头奶牛的养殖场院内,没一丝粪便的味道。养殖场负责人自豪地说:“多亏了那些小小的蚯蚓,把粪便全给消化啦!以前这200多头牛每天产生的1吨多粪便,不仅影响环境,处置起来也让人头痛。自从我们使用了牛建明提供的蚯蚓转化粪便这一生物链养殖模式后,不仅解决了难题,还带来5万多元的利润。”这是万全县北沙城乡羊窖沟村农民牛建明规模养殖蚯蚓的一个镜头。
2004年,牛建明利用河北大学生物技术推广中心教授冉梦麟的蚯蚓养殖技术,在自己承包的100多亩退耕还林地上,以12万元购买的60万条蚯蚓为基础,搞起了在垄上栽树、垄边种菜、垄底养蚯蚓的立体化循环种养链条体系,现在发展到15亿多条商品蚯蚓的规模,形成了高效的“农业废弃物——规模养蚯蚓——蚯蚓生物剂——动植物生产”和“牛粪养蚯蚓——土壤增肥力——瓜果创效益——瓜藤喂猪牛”的两条循环生态产业链。
牛建明介绍,将这些蚯蚓加工制成动物饲料,又成了奶牛和乳猪的美味佳肴,形成了以蚯蚓对牛猪粪进行转化增值的循环产业链。目前,养殖场已养殖蚯蚓近100亩,每年可处理稻草1000余吨,牛粪5000多吨,生产蚓粪1000多吨,年生产干蚯蚓2吨。牛粪在处理前每吨仅为25元,处理后的蚓粪每吨售价增至100元。蚓粪不仅是高效生物肥料,又是优质的花肥,今年以每袋260克生产了150万袋,销往北京、天津和张家口各县区。
同时,牛建明抓住国家实施“蚓激酶系列产品及蚯蚓产业化工程”带动蚯蚓价格上涨的机遇,和北京同仁堂签订了销售合同,使蒸干蚯蚓每吨达到了 3.5万元,鲜活蚯蚓每吨达到6000元,进行深加工生产蚓激酶,治疗血管硬化。目前,已出售1000多斤蒸干蚯蚓,收入2万余元;同时作为钓鱼诱饵,还生产出每筒200条标准的专用蚯蚓诱饵产品,目前以每筒20元出售了400多筒,获利万余元。在牛建明的带动下,当地300多农户和10多个养殖基地发展蚯蚓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