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小生长在海边、仅上过高中的农民,却创造了唐山水产养殖的多个第一:和人一起第一个引进南美白对虾,第一个创办海水化养殖工厂,第一个进行对虾与海蜇、河豚的立体化养殖……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养殖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先后获得市劳动模范、河北省科技星火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还获得过唐山市科技进步奖、荣记振兴唐山二等功。他就是滦南渔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刘文刚。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沿海一带海水养殖兴起,刘文刚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回乡后,他在村里的饵料场,养殖厂上班。白天打工,晚上学习有关养殖的技术,遇到弄不懂、研究不透的问题,他会坐汽车到秦皇岛水产学校去请教专家。“勤快、好动脑子、虚心好学”,刘文刚赢得了很多师傅的喜爱。很快,他就掌握了饵料加工、对虾养殖的全套技术和育苗技术,成为养殖场年轻的“掌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虾病在北方海岸线蔓延,所有露天养殖的虾池几乎无一幸免,有的养殖户甚至倾家荡产。1996年,村里几千亩虾池无人放养,虾池承包费也降到了最低。刘文刚看准机会,决定自己也搞养殖。当时资金有限,所需资金要靠贷款,全家人坚决反对,但他没有放弃。他在闹过虾病的池子里,尝试少撒虾苗粗养模式,使对虾躲过病菌侵袭。收获时节,看着比大拇指还粗的对虾,多年养殖的老师傅都对刘文刚伸出了大拇指。由于市场稀少,加上对虾个大,所有产品被京津高价收走。刘文刚第一年就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成了百万富翁。他的“少撒苗”模式在当地推广开来,到现在有的养殖场还在使用。
从事水产养殖开始,他就经常走出去,开眼界、学技术、掌握新动态。当他在厦门看到养殖南美白虾效益很好时,立即在自家池子里进行试养,获得成功后,自己进行了虾苗孵化。很多人不敢养这种虾,他就说服关系好的几个养虾户试养,并把虾苗赊给他们,等收完虾再付款。在自己资金紧张高息借贷的时候,他却赊出了70多万元的虾苗。由于南美白虾非常适应渤海一带的气候、水质,所有试养户都获得丰收,养殖南美白虾在我市沿海一带很快大面积普及起来,如今还是许多养殖户的当家产品。
刘文刚好动脑筋。他一直琢磨,露天养殖,水温、水质不好控制还容易闹病,循环水养殖技术是海水养殖和育苗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让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必须走工厂化养殖道路。
工厂化养殖是精细养殖,是在封闭状态,将海水过滤消毒去除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增氧、消毒,循环利用,可以控制水的温度和水质,有利于防止病害和敌害等。而且养殖密度大大高于露天粗养,养殖的水产品大小均匀、质量好,上市时间和数量便于掌握。于是,经过考察学习,他在虾池上盖大棚,在海上建立汲水泵站,在场内修建过滤池、化验室……开始进行工厂化养殖。他第一个引进了适合工厂化大密度养殖的牙鲆鱼,获得了很高的效益。
为提高养殖池的利用率,他依靠科技,独辟蹊径,根据所养产品在水中的生活习性,搞起了立体混养模式——河豚鱼+虾+海蜇的立体混养。海蜇在水体的上层吸纳水里的微生物,净化水质;河豚在水体的中间,喜吃有病的虾,避免产生大量微生物;健康的虾爬水池底部。这样几乎不用药品,投放饵料少,接近天然海洋环境,成为一个良性循环链,生产出的成品绿色无污染。
刘文刚自己成功了,更没忘记周边的乡亲们。无论他搞什么,只要实验成功,都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乡邻,不管自己曾经花费了多大代价。从他给别人养虾起,就看到了技术的重要。因此,他自己搞养殖开始,花重金聘请了技术顾问,聘请了两个专业人员来场做技术员。谁家池子有问题他都会派自家的技术员去给诊断。他聘请的青岛水产学院的专家顾问,每次来柏各庄,都给全镇的养殖户上课。看到绝大多数养殖户效益不好是缺乏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他成立了养殖服务公司,从饲料、药品、技术一条龙跟踪服务,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为了提高大家的养殖技术,他提议成立了养殖协会,并被选为会长。他每年都要请专家来镇里搞几次讲座,所有讲座的经费都是他掏腰包。一花引来百花香,在刘文刚的帮扶下,周边养殖户的成功率在95%以上,养殖业已成为柏各庄镇一大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