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亭县前黑村永平大笤帚加工厂的车间里,被蒸煮过的高粱苗子散发出略带甜味的秸秆清香。村里的男男女女边谈笑,边扎着大笤帚,柔软的高粱苗子在人们灵巧的手中旋转舞动,清穗、扎线、捆把儿,不消一袋烟的工夫,一把漂亮结实的大笤帚就做成了。
前黑村是传统的大笤帚生产专业村,大笤帚加工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全村男女老幼都会这门手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村生产的大笤帚就通过天津外贸出口到国外,在当时县里还没有外向型工业企业的情况下,此项产业还是赚取外汇的主渠道。据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国介绍,以前都是一家一户地分散加工,外型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在县采购站来收购时,很多大笤帚达不到出口要求,因此整体效益一直不是很高。后来,村民张永平等三人分别成立了三个大笤帚加工厂,进行集中规模生产,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1200多名群众从事这项产业。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的无序竞争和恶意压价等行为,2006年,这村还成立了大笤帚协会,负责从东北三省和甘肃等地采购原料、质量把关并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了进料、加工、销售的“三统一”,在协会的积极努力下,这村的大笤帚生产还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在销售环节上取得了主动,协会还聘请了三名翻译人员,通过互联网直接与韩国、意大利、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联系,按照客商提供的样式进行加工生产。目前,这村可生产10多类不同花色品种的大笤帚,每隔五天左右就用集装箱货运车将产品运至天津、秦皇岛等港口外销,现在每把大笤帚的价格由过去的40美分升至60美分,每年可创外汇260万美元。
在永平大笤帚加工厂,有很多是夫妻搭档联手加工。四十出头的张浩明、李秀云夫妇平时少言寡语,但他俩技艺娴熟,在加工厂的记工本上,笔者看到,这夫妻俩一天共加工大笤帚160把,按每把加工费5角钱计算,二人一天的收入是80元,一年下来,除去2个月忙地里的农活的时间,夫妻两个可赚25000元。一把大笤帚看起来很简单,但生产的工艺却很复杂,从分检、破苗、熏蒸、捆扎、拦线、上色、晾晒、打包,各个工序都不可缺少,这样不同年龄不同手艺的人都有用武之地,全村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把笤帚,人人可从中取利。
这不起眼的大笤帚把前黑村百姓带上了增收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