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玉米皮中创大业

发布时间:2009-07-27  来源:农业科技报
摘要: 河北武邑农民李雪梅将农村随处可见的玉米皮编织成草鞋,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同时,她还带动了当地十几个村的妇女加入到此行业。
          河北武邑农民李雪梅将农村随处可见的玉米皮编织成草鞋,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同时,她还带动了当地十几个村的妇女加入到此行业。 

         巧妙构思:玉米皮编织草鞋 

         今年29岁的李雪梅是河北省武邑县武邑镇烧屯村人,自小心灵手巧,她曾做过专业美容师、开过饭店、卖过化妆品,结婚后便以种地为生。 

         2007年正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雪梅从电视上看到广西一农村妇女用玉米皮编织汽车座垫致富的故事后,她心动了,“农村的玉米皮到处都是,要是能编织成鞋子,既透气、吸汗,又可进行废物再利用,还能挣个零花钱,岂不很好。”于是,她买来了有关草鞋编织的书籍进行学习,一有时间就会拿起一把玉米皮进行练习。 

         万事开头难。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玉米皮组合到一起?为这,李雪梅煞费了一番功夫,“女孩编辫子是为了将零乱的头发梳理整齐,何不把玉米皮编成小辫子?”李雪梅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摸索制作出了鞋底的雏形。 

         “鞋底做出来了,鞋面呢?”李雪梅曾经在一些大城市的超市里见过玉米皮编织的草鞋,她曾记得这样鞋的鞋面一般是由做中国结的五彩线做成的。于是,李雪梅马上联系在南方做生意的亲戚,没几天,亲戚就给她邮寄来了一批编织中国结鞋面的原料。 

         那段时间,李雪梅就像着了魔,兜里经常揣着几尺绳,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她就拿出来进行编织,还经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锲而不舍:挣来第一份收入 

         眼看就要成形了,漂亮的鞋面粘到鞋底上,却没有左右脚之分,形状各异,肥瘦不均,几百双鞋没有一双合格。这时的她不知不觉已经投入了将近3万元。 

         在外打工的丈夫郭建顺回到家,看到李雪梅的劳动“成果”后,不禁火冒三丈:“这一年你看看自己都干了点儿啥!人家外出打工还能挣几万,你却白扔了几万,以后不准干了!” 

         “你先别着急,你目前帮我想法把鞋做成形,只要投放市场,准能把钱赚回来。”听完李雪梅的这番话,丈夫仍旧很生气,头也不回,摔门而去。 

         可过了一会儿,郭建顺却把做木匠的二哥叫到了家里,商量着做个模具来确定鞋的尺码。有了丈夫的支持,李雪梅一下子找到了发展方向,心里也有了底。 

         2008年7月,衡水百货大楼业务员来她家考察产品,当场预订了60双凉鞋,这让她一下子赚了300多块。这也是李雪梅接的第一桩生意。 

         苦尽甘来:饱尝成功的乐趣 

         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李雪梅开始发动村里的妇女帮她生产。这样既缓解了自己的编织、销售压力,又给村民找到了一条稳妥的挣钱门路。 

         短短一个月时间,李雪梅的业务量就发展到了十几个村。如今,全县已有60多名妇女加盟到她的编织队伍。 

         现在,李雪梅生产出来的草鞋已销往衡水、德州、南宫等七个县市区,仅从3月份到现在就销售出8000多双,纯利润上万元。 

         尝到甜头的李雪梅干劲更足了,她没有放弃北京的市场,打算今冬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