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女性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角。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下岗女工郭凤芝用勤奋创业的先进事迹向人们再一次阐明了“女人能顶半边天”,下岗不可怕,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自己的智慧一定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母爱深深却不幸下岗 儿女争气各个成才
现年54岁的郭凤芝,从1970年参加工作,至1985年的15年间,郭凤芝一直在丰宁苏家店、外沟门等地担任民办教师,她工作尽职尽责,从普通教师干到小学校长。并于1985年转为公办教师。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相继到了上高中的年龄,为了使四个子女更好的完成高中学业,郭凤芝主动从小学校长的位置退了下来,自愿调入县城粮食局幼儿园做起了幼教老师。她的工资收入也从原来的146元,一下降到了59元。
没有想到的是:1998年粮食企业体制改革,郭凤芝由一名幼儿园教师无奈地变成了一名下岗工人。她下岗以后,家庭生活越来越艰难起来,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曾傍徨惆怅过。但郭凤芝很快就悟出了一个道理:下岗是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人虽下岗但心不能下岗!
下岗后,郭凤芝为了赚钱供子女上学,她上山刨过草药、采过蘑菇,开过缝纫铺和书店,刻过美术字,写过广告牌,并在一个个不眠之夜里剪窗花,做刺绣,换来些零钱以贴补家用。不幸的是她于1994年3月,因患心脏夹层动脉瘤住进了北京阜外医院,由于用药不当,在进行心脏换瓣手术时,造成了她听力残疾,就成了残疾人。再加上她连续多年每日劳作在14、5个小时,超负荷的劳作致使她右腿肿胀,血压升高,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无私的母爱深深感染了每个孩子。她的子女各个勤奋刻苦,人人成才。子女们分别考取了天津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现在分别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挤进了白领阶层,过着有楼有车的生活。
矢志不渝自学成才 玉米秸画闯出新路一条
长期的艰难打拼使郭凤芝认识到,要想改变命运,必须有一技之长。她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功底。2001年,受山东等地麦秆画制作的启发,郭凤芝突发奇想,开始尝试用野草、高粱、玉米等10余种植物的秸秆材料制作秸秆画。历经3年时间的研制,她将秸秆画的主要材料定位于玉米秸秆。这种材料取材于玉米秸秆的最上一节,经过清洗、漂白、消毒、劈剥、熏蒸、粘贴等多道工序后,采用裁剪、雕刻、薰烫等多种技法,制作成精美的玉米秸秆画。作品的内容多以民俗民风、民间故事、花鸟虫鱼、山水风景、诗词歌赋、十二生肖等为主。这种产品不仅可用于居室、办公场所等地的装饰,且可成为独个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成为千百农户可就地取材的增收渠道。由于患有脑血栓后遗症,郭凤芝的手指麻木,制作期间被玉米秸秆刺破手指、鲜血直流已是家常便饭。尽管已是50多岁的人了,有时午夜梦中突然想起了一幅绝美的构图时,她也会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披衣夜战。就是这样,尽管在研制期间自己搭进了2万多元血汗钱,可她依然乐此不疲。
在艰苦的创业中,郭凤芝的心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三个信条:不服穷,不服病,不服老。她坚信,学习技能能改变命运,依靠双手能够发家致富。在试做玉米秸秆画前后三年的时间里,她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孩子送给她买衣服的钱都买了原材料。为画一张图纸,往往通宵达旦。她坚信有成功的一天。在连续几年的研制过程中,郭凤芝由于劳累过度,2002年她患了脑血栓,落下了手脚麻木的后遗症,作画时双手常被扎的鲜血淋漓,为设计图案夜以继日,往往要做几十遍试验才能获得成功,其间辛苦可想而知。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天津开发区一家日本独资企业任人事部经理的小儿子程旭冉,把母亲的玉米秸秆画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当无意中这幅作品被日方企业负责人发现后,郭凤芝和她的玉米秸秆画的命运开始有了难以置信的转机。这种仅有30×40厘米的玉米秸秆画在此后两年间就被日本人以每幅500元的价格买走了300多幅。被人肯定与认可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让郭凤芝看到了民间艺术广阔的前景与巨大的升值空间。随后,她的秸秆画获得了国家专利。
2004年,郭凤芝吸纳原粮食企业两名下岗女工参与玉米秸秆画制作,她也第一次带出自己的两名秸秆画弟子,到2005年,这位下岗女工的弟子达到了10个,不仅使她的玉米秸秆画作品年产达到500余幅,且使每名下岗弟子的年收入都在4000元以上,作品年创产值10余万元。
2005年4月,丰宁第四小学聘请郭凤芝为24名聋哑学生任特教老师。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能够让每名残疾孩子都拥有一技之长,本身就有着听力残疾的郭凤芝接受了这个请求。从此,她一边刻苦地学习手语以能够与孩子们沟通,一边手把手地倾心传授玉米秸秆画的制作工艺。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她采取收购孩子作品的形式传授制作技巧。一年下来,这些上至19岁下至7岁的聋哑学生除设计构图外,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每一种工艺技法。大量学生们的作品不仅拿到了全省组织的秦皇岛特教工作会议上布展,而且进入到民建中央和北京师范大学。
经过几年的打拼,郭凤芝的事业日新月异。到2004年,她还清了10年间所借的外债30多万元和借款利息5万元。目前,她注册资金30万元,成立了玉秸工艺品公司,安排下岗女工10人,吸收残疾人就业5人,残疾学生24人。其产品销往日本、新加坡等国,受到了一致好评。
虽然仅有两间简陋的制作间,虽然仅有10名下岗女工、5个残疾人和24名聋哑孩子,虽然玉米秸秆画在民间艺术的殿堂中仅仅是蹒跚学步,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郭凤芝和她的玉米秸秆画一定会走得更远,一定会拥有一个愈加灿烂的明天。
带动下岗女工共同致富 资助贫困学生献拳拳爱心
2004年,郭凤芝的秸秆画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为进一步开拓市场,郭凤芝考虑到扩大生产,她理解下岗女工的艰难,给很多下岗女工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
女工徐立英,原来是酒厂工人,下岗后生活选入困境,她思想一度苦闷,感到生活无助。郭凤芝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主动吸收徐立英到自己的公司上班,还常带她外出参观学习。经过郭凤芝的无私帮助和徐立英自己的勤奋努力,仅仅三四年时间,徐立英不但掌握了玉米秸画的制作技术,而且还创造出一种用各种线缠绕粘贴组成的“线画”,这种画材料简单,品质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郭凤芝正在积极地帮她申请专利。
一些残疾人,慕名来找郭凤芝学习秸秆画。郭凤芝便无偿的为他们提供原材料和刀剪、电烙铁等工具。学得好的可以留在厂子就业。离家远的便在她家免费吃住。几年下来,郭凤芝为此付出了数万元。郭凤芝无私的帮助使得许多残疾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坚定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在郭凤芝厂子工作的下岗工人和残疾人,大多生活贫困。为了使他们自食其力,早日走出贫困的阴影,郭凤芝全部免费无私的教给他们学习技术,全部免费给他们提供原材料。通过郭凤芝的带动,几十个残疾人家庭稳步脱贫。
听说郭凤芝为自己厂子的每个下岗工人和残疾人都上了保险。我曾经问过郭凤芝。她回答我说:“我厂的残疾人和下岗人员大多生活贫困,为了他们老了以后有生活保障,我给她们上了三险。况且我患有心脏夹层动脉瘤,一旦哪一天我不在了,他们中间大多数人自己挑不起一摊,那样我就对不起他们了……”。郭凤芝的一番话委实令人感动不已。
几年间,郭凤芝无私献爱心的事例还很多:
——把自己的剪纸技术,秸秆画制作技术无私的传授给丰宁四小聋哑班的24个学生。孩子们的作品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励。部分作品被民建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战部、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机关和学校收藏,为所在学校争取到多笔赞助。孩子们学到了一技之长,给残疾孩子的人生铺就了一条光明大道。
——组织农村妇女在农闲时制作“满乡鞋垫、布老虎”等手工制品。负责在石家庄国际经贸洽谈会、农产品博览会、小商品交易会上卖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丰富了农村妇女的业余生活。
——资助贫困学生读书。有一个叫做白晓敏的孩子,是丰宁四小特教班的聋哑学生。郭凤芝在学校传授技术时,得知了白晓敏的生活十分困难,她的哥哥也是聋哑人,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她的父亲还患有腰间盘脱出,不能劳动,家里的农活只有她母亲一人操持,白晓敏在学校穿的衣服和鞋都是老师们捐助的。得知这个情况以后,郭凤芝就拿出自己的半年工资,无私捐助给白晓敏家。一部分用于白晓敏的父亲治病,一部分用于白晓敏的学业。郭凤芝说:“孩子已经是残疾人了,千万不要让她成为文盲。”郭凤芝的拳拳爱心天地可知。
——郭凤芝曾经教过的学生石国辉,家里开了个木器厂,收入不错,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不幸的是她丈夫在拉电锯时不慎致使其右手致残,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为了供孩子读书,不得已买了房子,生活十分贫困。郭凤芝了解到石国辉家的情况后,连续几年为其资助米面等生活物资。
——刘瑞侠和丈夫原来都是供销社职工,下岗后,他们靠承包荒山生活。2006年,丈夫突发心脏病,在丰宁住院期间花掉三万多元,在北京做心脏换瓣手术又花去十一万元。在刘瑞侠的丈夫住院期间,郭凤芝多次探望陪伴,并资助手术费三千元。
郭凤芝在生活最艰难的时期,曾经上山刨药。因此也结交了几个“山友”。当得知他们有困难时,她同样伸出了关爱之手。梁桂平是大阁镇南岗子村梁兴武的女儿,她父母都是甲状腺患者,劳动能力差,家庭生活很困难。她的哥哥在武汉大学读书,梁桂平考上湖南大学后到处借贷,郭凤芝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主动提出每年资助她学费1000元。
——给承德市几所小学免费讲课,传授剪纸、服装设计、绣花和玉米秸秆画技术。无偿为宽城县残疾人张宏艳开办的“沈阳制衣城、服装城”工人讲授服装制作和刺绣技术。
经过多年的艰苦打拼,郭凤芝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2006年,分别获得承德市残疾人技能大赛刺绣优秀奖和河北省残疾人下岗工人技能比赛刺绣优秀奖。她的事迹和作品多次在《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承德日报》、《承德晚报》、《承德广播电台》、《丰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在丰宁,郭凤芝被称为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
郭凤芝坚信:救急救不了贫,给残疾人捐钱,只能缓解其一时之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的命运。而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强的信心,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他们自己聪明的大脑和勤奋的双手,才能让他们获得经济的自立和人格上的尊严。郭凤芝在这条道路上正在奋力跋涉。我深深知道,郭凤芝的企业比起那些大公司还微不足道,郭凤芝的秸秆画在艺术的大殿里尚处于蹒跚起步。但是我有理由相信她在这条道路上会越走越远,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郭凤芝:巧手绘出幸福花 爱心铺就成功路
发布时间:2009-05-13 来源:未知
摘要: 虽然仅有两间简陋的制作间,虽然仅有10名下岗女工、5个残疾人和24名聋哑孩子,虽然玉米秸秆画在民间艺术的殿堂中仅仅是蹒跚学步,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郭凤芝和她的玉米秸秆画一定会走得更远,一定会拥有一个愈加灿烂的明天。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其他人正在看……
- ·河北抚宁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发展“生金长银”
- ·一个家族:记录创业永远“在路上”
- ·河北青县齐营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年收入逾3000
- ·河北邢台市质量技监局纤检所促进当地棉花产业发
- ·河北黄骅市二科牛村:昔日盐碱地 今朝变粮仓
- ·河北省乐亭县做大“一产抓特色”文章助农增收
- ·羊倌放猪遭嘲笑 待到上市卖得俏
- ·河北曲周县5000余名青年成合作社“领头人”
- ·河北深州市:小小梨花变废为宝
- ·河北郝科向带着乡亲们致富
- ·大学生村官李月峰田间地头的“中国梦”
- ·唐山:迁西5名农家女闯出创业致富路
- ·河北东陵乡新立村:优质苹果树念活“苹果经”
- ·河北临城县:错季草莓映红致富路
- ·利用高速绿化林 种植中药赚真银
- ·河北馆陶县:“夫妻菜棚”成了“聚宝盆”
- ·河北柳赞珍稀皮毛动物养殖增收
- ·邯郸市曲周县金银花成致富“摇钱树”
- ·保定农民张新未地里刨出“致富路”
- ·柳赞镇珍稀皮毛动物养殖增收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