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贵州印江:村庄“嫁接”联手致富

发布时间:2016-12-23  来源:新华社
摘要:8月的傍晚,山窝里炎热依旧。29岁的代方琴是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村委会的副主任,却几乎整天在隔壁的三村村“转悠”。 巍巍大山之间,难得一块整片的土地。路边一块广告牌标明“方琴精品水果育苗

 

  8月的傍晚,山窝里炎热依旧。29岁的代方琴是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村委会的副主任,却几乎整天在隔壁的三村村“转悠”。

  巍巍大山之间,难得一块整片的土地。路边一块广告牌标明“方琴精品水果育苗场”,120亩的苗圃基地里有红香柚90万株、西桃30万株,另有若干其它品种。

  走到田坎,记者看到20多位农民在外地专家指导下,正忙着果木嫁接事宜。“这是个技术活儿,面积大了,人手不够就要从湖南请。”代方琴望着前年栽下、已经有一人高的桃树苗说。

  19岁那年,她就北上打工,做过服务员、车间工人,在异乡慢慢站稳脚跟。不过,“漂在外边不长远,看到小时候的石旮旯变美了,还是想父母、想回家。”

  代方琴的家乡印江县朗溪镇,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九分石头一分土”,坡陡路险、缺少稻田。而昔蒲村和三村村更是互为多年的“穷邻居”。

  但后来,短短几年,昔蒲村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条沥青的快速干道穿村而过,漫山遍野种满果树;村民的楼房整齐排列,俨然一个小城镇模样。

  昔蒲村党支部书记田井付说,全村经果林面积有将近2000亩,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出售。此外,还发展蔬菜、烤烟种植和农家乐等,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去年人均收入达7000余元。

  相比之下,闭塞的三村村更加滞后了。全村以传统种植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才2000多元,还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如此差距,让驻村的县委办干部任林一来就开始深思。

  “一边扩大发展,面临土地零散的局限;一边偏远落后,发展水果意识弱;何不将两个村‘嫁接’起来,一起抱团发展呢?”在多次走访调查的基础上,最终一条“强村带弱村”的帮扶思路跃然纸上。

  在多方撮合下,三村村和昔蒲村决定分别拿出20万元、26万元的上级扶贫资金,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及苗圃基地;两村的党支部也联建起来,遇事儿就坐下来,开会研究土地流转、市场销路等发展中的情况。

  印江县扶贫办特色产业办主任吴红强介绍,苗圃基地解决了当地19名群众的就业,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2015年产值达到78万元,20余户贫困户参与分红,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200万元。

  “就像嫁接才能产生优质苗一样,这个村子作‘穗条’,那个村子当‘砧木’,一起联手,脱贫路才能越走越宽。”吴红强说。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