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瀑、溪流、千年银杏、淳朴的民风……构筑了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郁郁葱葱的山际间,宽敞的平地上,一座现代化的冷水鱼养殖场正生产着丰富市民餐桌的冷水鱼。
一个个水池中,漂亮的虹鳟、金鳟、鲟鱼正欢快地觅食。
鱼场主人是从河南来此投资冷水鱼的赵韶光。
三年前,当他得知黄莲村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后,投资1300万元建起了24亩的冷水鱼养殖场。
要做就要做高端鱼。他优选出4个品种进行养殖。他如数家珍地指着池中虹鳟对记者说,这种鱼从欧洲引进而来,誉为“水中人参”,肉质鲜美。但养殖条件要求高,要求水质清澈、养殖水温在12-18℃间。
距鱼池百米处,大股清澈的水从溶洞流出,进入沉淀池后流进鱼池。赵韶光说,“这水可以捧起就喝,从没闹过肚子。”
“这样的冷水资源村里至少还有6处,区里把黄莲村作为冷水鱼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冷水养殖业,先期已有大鲵养殖场进驻,并带动了40多养殖户参与养殖大鲵。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区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舒林海说。
入驻三年的赵韶光同样也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去年已初见成效,产鱼2万公斤,今年有望超过5万公斤。
赵韶光得到区水产站钟维昌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生产正常后,他定期或不定期来养殖场,按照国家规定,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安全用药意识,完善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载饲料、苗种来源及使用情况和水体水质变化情况内容,并检测鱼是否有药残等。
每次监测结果都让钟维昌满意,他说是好山好水出好鱼。
据省水产站高级水产师、副站长晏宏介绍,201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16.7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49.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9.2%和9.9%。
贵州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原全省9个市(州、地)28个县(市)56个测报点基础上,新增9个县(市、区),2个测报点,调整测报点增加到58个,涉及37个县(市、区),并认真筛选具备专业及培训背景的监测员5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