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阳朔县葡萄镇把农村女党员带头致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依托镇党校、成人教育中心为龙头,农村远程教育日、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为纽带,形成镇村女党员教育培训网络,利用她们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优势,发展更多的妇女群众科技致富。
而钟格凤就是妇女致富的一位“领头人”,她是下岩村党支部一位普通党员,外表看似柔弱,骨子里却透着坚韧、吃苦耐劳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从2006年开始三黄鸡养殖以来,钟格凤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的教育资源和信息,从一个普通的养殖户,成长为养殖业的致富能手;从一个靠时运赚钱的农民,成长为技术强、经验足、口碑好的养殖大户,连续多年被评为“双培双带先进个人”。她常说:“现在是远程教育拓宽了我的经营视野,增强了我的养殖技术,更是我的“致富宝典”。
以前,钟格凤和其他村民一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很清苦,2006年开始,大家都纷纷抛弃土地外出务工,可是不怕吃苦的钟格凤却捡起别人不要的坡地开始养殖三黄鸡。在开始创业的那几年,从未养过鸡的她,面对几亩山地,也有些胆怯,但是倔强的她,始终相信,只要勤劳肯干,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钟格凤还记得刚开始养鸡那会儿,什么技术都不懂,只是凭着一股创业的热情在往前冲。她养的第一批鸡是在秋天,由于气候干燥,在鸡快出栏的时候,好多鸡患上了呼吸道疾病,每天都有十几只甚至几十只鸡死亡,当时村里养三黄鸡的就她一家,也没什么成功经验可以参考,钟格凤愁得天天呆在鸡棚里转圈。村支书罗小林听说此事后,忽然想起村里的远程教育上看过饲养三黄鸡的视频,连夜帮她在电视上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远程教育的菜单提示,他们很快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去街上买上几瓶“带鸡消毒水”按比例兑上水,在鸡棚、运动场等三黄鸡的所有活动场所每天喷上一遍,真是神了,只要几十块钱,鸡棚里鸡的呼吸道症状就消失了。
初尝远程教育甜头的钟格凤,对远程教育更加笃信不疑。凭着这股爱学习的劲头,钟格凤一有时间就积极的参加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培训学习,期间,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通过村级远程电教的技术培训,了解了全国各地的许多养殖致富案例,也学到了不少养殖技术。在得知钟格凤养殖三黄鸡之后,葡萄镇党委,下岩村村“两委”和农机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又对她进行了实地的技术指导和资金帮扶,使其系统地掌握了防疫、饲养技术、与市场行情等一系列知识,进一步拓展了远程教育的功能,推动了学用成果转化。
“当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技术困难时,我就到现代远程教育网查阅和学习,党支部一直很关心我和我的养鸡场,我也实实在在学到了很多东西。”功夫不负有心人,钟格凤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模式,她的大胆尝试与科学养殖终于获得了成功。钟格凤目前有两个养鸡场,每个养鸡场一年养三批鸡,下岩禄迪养鸡场的规模现已逐步扩大到1000平方米,年产三黄鸡30000羽;后来租建的福旺冬瓜寨养鸡场有1400平方米,可年产45000羽三黄鸡,现在两个养鸡场年收入可达10万多元。一提起三黄鸡养殖,外地的公司都愿意和下岩的农户合作,技术过关鸡养得好,人也实在好打交道。
钟格凤依靠养殖致富了,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得到提高,这让村民们感到十分钦佩和羡慕。同时,也极大地激励和催生了村里乡亲们的养殖热情。钟格凤顺势而为,她不及余力地鼓励和帮助乡亲们搞养殖。养殖户秦长田、秦从信就是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带动起来的规模养殖户。“格凤人很实在,我们每次上门请教时,她总是热情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秦长田感激地说,大家都养三黄鸡,可一到后期,钟格凤养的鸡比其他人养的鸡都肥,存活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养殖户,他们大伙儿就问她的秘诀,钟格凤就带着大伙儿到村里去观看远程教育关于饲养三黄鸡的系列片,他们也就是在那时才知道原来后期的饲料要用生盐拌湿了喂,鸡也要吃金维他和维生素,原来还可以通过鸡的粪便来判断鸡各个部分的健康状况等等。远程教育不光是钟格凤的老师,也是全村养殖户的领路人。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我是党培养出来的,能为群众做点事,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钟格凤在党支部开展的“双培双带”活动中,她始终致富不忘众乡亲。她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党组织赋予她的职责。她积极发动和帮助众乡亲发展三黄鸡养殖,下岩村养殖规模较2008年翻了近三番,已达10万多羽。村民们也依养殖三黄鸡脱了贫困而致富,纷纷建起了一座座漂亮的楼房,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这都是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乡亲们也都乐意跟着我一起干。”
如今,在葡萄镇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女党员已达到156名,她们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积极向妇女群众推广从远程教育网和各类培训班上学到的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帮助她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深受欢迎。在她们的带动影响下,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高产高效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该镇已形成了欧亚葡萄、花卉苗木、砂糖桔、三黄鸡、竹鼠等特色种养格局,带动了1.4万户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