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不种吗,来这里帮忙?”记者问。
“种,种了20亩呢。”他笑呵呵地说,现在村里都种淮山,今年行情好,所以他趁早就卖光了,口袋里已经有20多万了,卖完淮山他就和老婆一起到其他农户家里帮忙,“两个人一天400块,一个月下来就上万块,这钱不赚白不赚。”他说。
诸葛成富说,村里的人现在基本都不出去打工了,都在家里种淮山,卖完淮山后就在其他农户家里打工,很多农户既是“地主”又是工人。
10年开荒,让荒山成为“金山”
“这些地在10年前还是荒地。”诸葛成富说,村里种植淮山也是自己带头的。2001年的时候,54岁的他跟朋友到藤县玩,路过一个村子的时候,看到农户在卖淮山,场面比较壮观,当了多年村干部的他非常好奇,于是跑到地里跟农户聊了起来,这一聊,他非常兴奋。农户告诉他,种植淮山需要大片的土地,黄土地最好,头一年投入大点,因为有自己的淮山做种,以后每年的成本就越来越少,一亩淮山随便一年都赚上千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了。
诸葛成富盘算着,村里有大片的土地荒着,村民都出去打工,平时种水稻一年一亩收入不过几百块,如果在村里发展种植淮山肯定赚钱。回到家,他把自己的想法跟两个儿子说了,两个儿子也很感兴趣,于是父子3人再次来到藤县实地考察,并学习技术,经过几次的学习,他们决定要种淮山。
2002年,他就贷款了五六万,加上自己的资金,种植了20亩淮山。由于耕地有限,他只好开荒,村里的荒山长着一米高的茅草,他就请来挖机将整个地挖一遍,然后再种。
“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回忆起当年的决定,诸葛成富说,因为他以前没种过,所以担心亏本,不过好在当年他就收回了成本。
农民都很实在,看到他赚钱了,就陆续跟着种了起来,很多村民头两年都是贷款的,不过很快就收回了成本。到了2005年,村里的种植面积已达上千亩,于是他组织大家成立了淮山种植协会。大家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经过10年的开荒,现在规模已经扩大到7000亩。其他村里的地荒着不种,而他们村里的地根本不够用,他们就延伸到了其他村,把能用的荒地全部用了起来,甚至把基地延伸到了阳朔等附近的乡镇,而大部分的基地都是荒山,其他村的村民看到后也跟着种植起来,现在全乡已经有万亩淮山。
诸葛成富说,种植淮山一般是在清明前后种植,而技术水平要求也比较高,要不断地追肥、加土,同时还要防治病虫灾害,所以他们每年都会在乡里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进行技术培训。
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他说,以前每年村里的淮山只能卖几千万,而随着他们品牌的打造,今年的行情特别好,一斤就卖到了2块5毛左右。面对大丰收,他们有了进一步的打算,在今年5月协会投资150万兴建了一个加工厂,将一些品相稍差的淮山加工成副产品,这样就不会造成产品浪费,目前工厂也准备投入生产。
看着村里的产业发展了起来,已经65岁的诸葛成富也慢慢走到幕后,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村里的计生工作和村里的建设上,淮山产业基本交给了两个儿子打理。他说,靠着淮山产业,村民们陆续建起了小别墅,不过大家还准备继续发展,目前他们正在谈一个800亩的荒地,准备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