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得志(左)和魏烈强(右)给鸡喂食
“办鸡场,可以帮农民脱贫致富,也可以帮村上的贫困孩子上学。”受联村联户政策的启发,一名普通小学教师自发拿出积攒的20万元工资,在我市贫困地区黄峪乡中庄村开办了一个土鸡养殖场,又成立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5户农民脱贫致富,帮助村上的贫困孩子上学。他叫白得志,兰州师范附小体育教师,目前代表学校在榆中文成小学支教。一个说话一激动就结巴、从来没有接触过商业的普通老师,从一开始的公益初衷,摇身一变成为中庄人致富的引路人。
1、基层老师想要做公益
2011年,苗圃行动。数十名香港人从敦煌出发骑行奔向新疆,甘肃某俱乐部为活动免费提供了100辆自行车,作为俱乐部会员,白得志被派往陪骑、维修、装卸车辆。
“大部队在哈密休息期间,听说当地有个孩子患重病需要资助,那些香港人就毫不犹豫地纷纷捐款,让我感觉他们做公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做,我很受感动。”那时起,爱心的力量撞击着白得志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生命是在无数次的精神升华中重生,虽为一名小学老师,他却想用爱心捂暖那些贫困孩子的双手。
回兰后,白得志专程前往榆中一中,帮扶两名高三学生,每个月150元,资助一年。
白得志,榆中北山人,40岁,兰州师范附属小学体育教师。目前,毛遂自荐代表学校和妻子何晓丽前往榆中文成小学支教。
“那时学校在教师大会上宣布消息,问谁愿意去支教,白得志主动站起来说他和妻子都去。”兰州师范附属小学邓副校长说,白得志的表现让全校老师十分赞叹。
2012年下半年,白得志与其他三位朋友一起,在西津小学每人资助了一名学生,每人每月100元,目前还在资助。
2013年,白得志与同事在黄峪乡栽了100多棵树,在中庄村走访中无意间问五社社长魏烈强村民收入,当得知“靠天吃饭、比较贫困”后,白得志琢磨着自己能否做点什么。
有一天,白得志突发奇想准备开办养鸡场带动农民致富。
2、20万元工资开办养鸡场
开办养鸡场的念头一出,妻子何晓丽几次想阻止,白得志却主意已定。
“魏社长,在你们家先办鸡场,所有的花销我出,你就负责养。赔了算我的,赚了不仅可以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帮助他们致富,还可以帮助村上的贫困学生。”现年55岁的魏烈强被这种诚意打动,决定“豁出去了”,大干一场。
2013月4月,白得志花费13万元搭建了340平方米的鸡舍,从当年7月开始,花费2万元分批从广州进来5000只鸡苗,花费3万元给村民魏烈虎建了150平方米的鸡舍,剩余的2万元用于其他支出。兰州中庄土鸡放养场也随即正式成立。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经验不会养,一天能死二三十只,心痛死了。白白就把1000多只死掉了。”魏烈强说,捉摸了半年多了,现在才会养了,单是保障鸡苗不得病,就得在生长1个月后,给鸡的一侧眼睛和耳朵滴药,还要打禽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