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甘肃西固区西坪村:小蘑菇“长”出大效益

发布时间:2013-09-03  来源:每日甘肃网
摘要:种植大棚从1座扩大到58座;种植品种从平菇、香菇发展到鸡腿菇,金针菇等系列食用菌;从年收入2万多元到年产食用菌500吨、创收入20万元、解决40多人就业……西固区柳泉乡西坪村杨昌仁、王巧燕夫妇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食用菌种植大户。

 

甘肃西固区西坪村:小蘑菇“长”出大效益

  种植大棚从1座扩大到58座;种植品种从平菇、香菇发展到鸡腿菇,金针菇等系列食用菌;从年收入2万多元到年产食用菌500吨、创收入20万元、解决40多人就业……西固区柳泉乡西坪村杨昌仁、王巧燕夫妇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食用菌种植大户。

  “种菇就是一个细致活儿,不要嫌麻烦,要有耐心,一定要坚持下去!”种植了10多的食用菌,杨昌仁、王巧燕夫妇深有感触地说,种菇虽然辛苦,但也给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杨昌仁、王巧燕夫妇是柳泉乡西坪村村民。数年前,他们和普通农民一样靠种田维持着生计,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收入,常常是入不敷出,日子很拮据。1997年,夫妻两选择了在家创业――种食用菌。没有技术,种菇就寸步难行。刚起步时,由于缺乏种菇技术和实践经验,制作的营养袋,要么不出菇,要么长满了虫子。后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夫妻两开始摸索种植平菇,刚开始搭建一个大棚投资5万元,一年下来净挣2万元。随后,夫妻两又开始尝试种植金针菇、鸡腿菇。

  “金针菇对环境十分挑剔,生性‘小气’,因而杀菌消毒是关键。”经过积累,杨昌仁、王巧燕夫妇掌握了食用菌的种植技术。

  “按照比例配好金针菇的营养料,装袋后就要进行高温杀菌。把料放在甑子里用大火猛蒸。要注意观察火候,如果火候小了,达不到杀菌的效果,就会直接影响到金针菇出菇的质量。如果这个过程没做到位,剩下的所有工作都是徒劳。”王巧燕说,复杂的营养袋制作工序完成后,就可以在出菇室等待出菇了。“出菇室的消毒工作也马虎不得,要用石灰、消毒剂对室内进行消毒,预防细菌感染。”

  当时,最忙的时候,杨昌仁、王巧燕夫妇要配料选种,并把配好的料一点一点地装入营养袋内。有时候夫妻俩装营养袋,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十分辛苦。

  “整天就像在打仗一样,有时候累得腰都直不起。”王巧燕说,即使白天再辛苦、再忙碌,晚上也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凌晨4点就要起床摘菇、过称、打包,再由丈夫带着新鲜的金针菇赶到乡上出售。回家后,也没有时间休息,紧接着又要为平菇浇水、对出菇室进行消毒。

  2011年8月,夫妻俩种植的食用菌销路不畅,资金周转紧张。“当时我想引进新品种,扩大规模,但苦于没有资金。”王巧燕介绍说,当时柳泉乡党委在宣传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下,正赶上好时候,就立即申请了这项贷款,通过申请、审核、实地查看、签订贷款合同手续,在最短时间内拿到8万元两年无息贷款,解了燃眉之急。用这批贷款夫妻俩购入新的种植原料,新发展种植大棚4座,1200平方米,食用菌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随着种植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参与种植,同时也解决了30多位妇女姐妹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十多年的辛勤劳作,不仅为杨昌仁、王巧燕夫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增强了他们种植食用菌的信心。在夫妻俩的带领下,柳泉乡塑料大棚食用菌种植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现有各种菌类种植户40户,发展食用菌种植大棚158座,213亩,品种有平菇、鸡腿菇、香菇等,年产食用菌500吨,创利润50多万元,产品销往省内外,随着种植业的不断壮大,还带动了周边的村民共同参与种植,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