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民勤以“中国肉羊之乡”之品牌推进设施养殖助农增收

发布时间:2013-07-25  来源:武威日报
摘要:盛夏时节,记者前往沙乡民勤采访,村前屋后,荒滩地上,一座座标准化养殖暖棚星罗棋布,“羊贩子”们驾车穿梭在各养殖小区之间,争相抢收棚内膘肥体壮的肉羊,养殖户们数着售羊而得的成把钞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肉羊产业成为民勤富民强县支柱产业———

民勤以“中国肉羊之乡”之品牌推进设施养殖助农增收恢复生态

  盛夏时节,记者前往沙乡民勤采访,村前屋后,荒滩地上,一座座标准化养殖暖棚星罗棋布,“羊贩子”们驾车穿梭在各养殖小区之间,争相抢收棚内膘肥体壮的肉羊,养殖户们数着售羊而得的成把钞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都与县上大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发展肉羊产业分不开。”民勤县畜牧局局长姜全基告诉记者,日前,该县刚刚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誉名为“中国 肉羊之乡”,肉羊产业作为农业节水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今后将加大力度重点培育,将会有更多农牧民群众靠着发展设施暖棚养羊,走上致富奔小康的 道路。

  一

  民勤自古就有养羊传统。民勤羊肉因肉羊以食饮碱水碱草为主,具有无腥无膻、蛋白质含量高、肉质鲜嫩等品质,不仅在当地,在五湖四海的宾朋中也留下了“看景上苏杭,吃羊到民勤”的美誉,民勤羊肉也因此而畅销省内外,成为市场抢手货。

  但是,长期以来,民勤肉羊并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模式。同时,长期沿袭的放牧和散养为主的养羊方式,不仅饲养管理粗放、养殖周期长、养羊设施差、病害威胁大、死亡率高、产品精深加工滞后、产销脱节,规模小,效益低,还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007年,国家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出台,明确提出“禁止户外放养”,把民勤肉羊产业的发展推向两难境地。

  2011年,市委书记火荣贵根据变化了的市情,科学决策,提出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这不仅为全市今后农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也为民勤肉羊产业发展找到了出路。

  按照这一思路,民勤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农区实施种草养畜、设施圈养,牧区实行草原有偿承包和禁牧政策,牲畜有序向农区转移,进入设施圈养。长期以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得到了彻底转变。

  “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化暖棚养殖,使肉羊产业逐步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实施良种进小区、进大户工程,推广肉羊杂交改 良技术,提升民勤肉羊市场竞争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姜全基介绍说,县上出台了一系列草畜产业扶持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户的建设和发 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肉羊强县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走进苏武乡王和村泰隆养殖小区,一边是即将出栏的肉羊在排列整齐的暖棚里悠闲地吃着饲草,一边是今年刚刚建好的十几栋标准化暖棚等待进畜。小区 区长闫振华告诉记者,暖棚养羊确实好,是节水增收的“铁杆庄稼”。靠着小尾寒羊育肥,去年,入驻小区的11户村民纯收入都在五万元左右。今年,村上鼓励村 民继续扩大规模发展设施暖棚养殖,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涨,6月底,占地10多亩地的高标准养殖暖棚就建了起来。

  大坝乡田斌村农民薛艳云,以前一直靠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关井压田后,她毅然选择了设施养殖,如今,她已是全县十大养殖状元 之一。说起其中的变化,薛艳云感触颇深:“靠传统种植业是不能实现增收致富的,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我响应县上的号召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投资80多万 元建成了占地6000多平米的养殖场,进行种羊繁育和羔羊育肥,现已存栏良种种羊460只,其中能繁母羊就有250只,年产羔700多只,年纯收入25万 多元。”

  至2012年末,民勤县已累计建成规模养养羊场(小区)281个,发展整村整社规模养羊户35265户,修建标准化舍饲棚圈256万平方米,肉 羊存栏达192万只、出栏80万只,羊肉产量1.4万吨,实现产值4.8亿元,肉羊饲养数量、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规模及羊肉精深加工能力均居全国前 列。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