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偶尔有微风吹来也是一阵热风。谭文飞养殖场里的“异味”越发浓重,就连猪棚旁简易的家里也不能幸免。然而,对于谭文飞来说,早已习惯了这些味道。散发着异味的肉猪对谭文飞来说是全家的宝贝,关系着家人的生活来源。
打扫猪舍、喂猪、往鱼塘里投饲料……这都是谭文飞和妻子每天的“必修课”。为了照顾好家里近60亩的猪舍和鱼塘,他们每天都在忙碌着。虽然行动不便,但是谭文飞从来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别人眼里,谭文飞是有名的养殖大户,有着让人艳羡的大规模养殖场,然而,他成功的背后也走过了一段艰苦的日子。
自小残疾却始终自强不息
1964年,谭文飞出生了,但在五岁那年,一场长达一个多月的高烧,让谭文飞的人生发生了巨变。“被诊断是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右下肢终身残疾。”谭文飞告诉记者。从那一刻起,他就告别了正常人的生活,走路总是一摇一晃的。“读书的时候,每天都会被人笑。”如今的谭文飞说起当年的事情也已经释怀。虽然厄运降临在自己身上,但是谭文飞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相反,小小年纪他把这当成了对自己的考验,选择慢慢接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现实。
在鼎湖上学的期间,永安镇贝水小学离谭文飞的家有将近2.5公里的距离。为了不迟到耽误上课,他每天6点半就起床步行去上学,2.5公里的路每天要走四趟。“每天都比其他小朋友早起半个小时吧,不然上课都会迟到。”昔日的农村没有平坦的水泥路,天气不好时,路上的泥巴都漫过了谭文飞的脚眼处,但他还是咬紧牙根一瘸一瘸地往学校赶。正因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就算面对同龄人的嘲笑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他还是认真地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中上水平。
1977年,谭文飞随着父亲去到阳江生活,1982年在阳江合山粮所工作并在次年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到湛江继续进修2年。1987年,谭文飞回到家乡鼎湖,在永安粮所参加工作。
重挫之后奋勇走上养殖创业路
结婚、孩子出世,谭文飞本以为这种平静如水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好景不长,2002年,由于体制改革谭文飞下岗了,家里的生活来源一下子中断了。生活应该怎么继续下去呢,谭文飞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面对着人生中第二个重大挫折,作为一家之主,谭文飞不愿也不能就这样被命运打垮。
“我这样的身体状况找工作会比较困难,看到别人养猪养鱼赚了钱,自己也心动了。”和妻子商量后,谭文飞决定回到贝水养猪。但是横在他面前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资金问题。“需要10万元买猪苗,但是我们只有3万元,资金不够只能去借了。”提起当年的窘境,谭文飞叹了一口气,“当时很多人碰到我就绕路走,生怕我向他们借钱。”谭文飞夫妇起早贪黑,摸着石头过河般地经营和管理着10几亩猪舍和几十头猪,终于赚回了养殖生涯中的第一桶金。
自学知识成为“养猪专家”
经过7年的摸索和打滚,谭文飞也尝到了创业的甜头,他决定扩大自己的养猪规模,把猪舍从永安镇贝水村迁到了高栏村,猪舍从10几亩变成了60多亩,养猪的数量也翻倍地增长了。“当时这里都是荒芜一片的,没有鱼塘,没有猪舍,都是我们自己请工人,一手一脚修建出来的。”谭文飞指着不远处的鱼塘告诉记者。
正当谭文飞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猪舍里的猪一头头地死掉了。
2010年的一个早晨,谭文飞和往常一样来到养殖场,眼前的一切令他瞠目结舌,猪舍里竟然出现了死猪。“这是以前从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除了死掉的猪,其余的猪也开始不吃饭,掉毛,一只只陆陆续续地死了。谭文飞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甚至晚上都蹲在猪舍里观察猪的变化,四处求助,但是都没有办法解救。
“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这些猪染上了什么病。”手足无措的谭文飞寻求了当地残联的帮助,并带着有病的猪仔远赴佛山,找来了兽医专科学校的专家帮忙诊断。“专家说那批猪仔都没有打疫苗,所以才会导致那样的情况。”原来,为了节省成本,这批猪是谭文飞专门到四会购买的,每头猪的价格都比市场价要便宜很多。“那次死了30几头猪,损失也是空前的。”谭文飞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贪这些小便宜了,一定要去正规的地方购买猪苗。”
经过那一次的教训,谭文飞一边积极向有关专家请教专业技术,一边买来相关书籍孜孜不倦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总结,谭文飞掌握了扎实的科学养猪本领。如今的他通过观察猪的眼神、体质、肤色、大小便等因素,就可以诊断猪是否患病;通过猪喘也可以断定猪的身体状况。有了科学的养猪技术,他养的猪成活率高达98%,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猪专家。
同时,谭文飞也开始关注更生态多元的养殖方法。他将自家的猪舍连绵地建在鱼塘上。猪舍上面建有自动的降温系统,猪圈内有猪吸水和喂食系统。猪的排泄物经过发酵池发酵后,可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料和鱼饲料,且不会污染环境。与此同时,污水经鱼塘净化后再向外排放,形成了一个立体养殖的良好环境生态系统。
致富不忘帮助残疾乡亲
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的谭文飞不忘帮助身边残疾的朋友,经常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学会专业养殖技术的他也不会藏着掖着,积极的跟其他养殖户交流经验,交换信息;担任了永安镇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他也努力践行自己的责任,带残疾人、养殖户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3年,同村的残疾人张柱星和覃国强因为资金困难求助谭文飞。谭文飞了解情况后,立刻帮忙联系相关部门,分别无息贷款了5万元,解决了张柱星和覃国强所面临的资金问题。
据统计,在谭文飞的带动下,10户养殖专业户先后发展起来了,其中残疾人专业户两户,鱼塘面积近1000亩,年出栏肉猪近2万头,年产值超5000万元。作为鼎湖区残疾人养殖示范基地,每年鼎湖区残联都会组织残疾人到谭文飞的猪舍现场学习近百次,不少残疾人都回到自己的家乡办起了养殖场。
“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问到对父亲的印象时,谭文飞的女儿谭瑞婷说。没错,天道酬勤。谭文飞没有被命运击倒,反而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乐观自信的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