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李广彬:从孤身“下海”到集体致富

发布时间:2015-05-20  来源:南方日报
摘要:“从那时到现在,正好25年了。”他笑称。如果算上“吃官粮”那几年,在农业领域他已经耕耘了30余年,“跟农业的缘分是抹不开了,感情太深了。”

 

农产品称重入库。

农产品称重入库。

  1990年,李广彬“下海”经商。

  “从那时到现在,正好25年了。”他笑称。如果算上“吃官粮”那几年,在农业领域他已经耕耘了30余年,“跟农业的缘分是抹不开了,感情太深了。”

  他曾在北京待过2年,每年辗转于天津、上海、东北三省各地。一年近半时间都在四处奔波。

  随后创办的华兴农产品经营部,让他在事业上陷入瓶颈。规模小、人员少,农产品种类单一和产量有限。他也坦言那是极为艰难的一段时期。“那时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10多年后,李广彬又翻开新篇章,成立了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如今社员超过100人,带动白坭当地数千户农民增收致富。合作社的基地扩张到高明、清远,省外则有海南、云南,农产品更是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等地。

  当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大多数人认为李广彬已经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却表示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当初被下海潮吸引的他称:“实话说,过去的‘折腾’很大程度上是受财富的驱动,但现在我有了新的‘追求’。”他口中的“追求”,是个人成功的同时,以企业家的经营意识,带动乡邻一起致富。

  “7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采摘,这个新品种从种植到收获只需要75天。”拍了拍案头上的香芋冬瓜,李广彬颇为自豪地称。

  村干部“下海” 自主创新创业

  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坐落在农田环绕中,并不显山露水。社长李广彬的办公室也是会议室,室内的办公桌也陈设简单。

  案头上陈设着一张清华大学—三水区企业高管研修班颁证留念照片、一幅“全国绿色生态健康示范基地”的荣誉奖章,还有一个“香芋冬瓜”。

  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年过50的李广彬,年轻时曾做过8年村委干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农村经济能人”,在白坭谈起他,大家往往这么评价。

  “1983年到1991年,我是村里经联社主任。”李广彬告诉记者,当时正流行南菜北调,也就是将南方的蔬菜运到北方销售,他就负责外出跑市场。

  正是在跑市场的过程中,李广彬发现了商机。“当时村委干部每年只有几千块钱的收入,所以我就辞职自己出来做了。”李广彬告诉记者,下海后,他依靠自己此前积累的人脉与渠道做起了农产品的流通生意。

  但如今事业进展顺利的李广彬在那时也有过落魄光景。

  早年他创办的华兴农产品经营部,由于规模小、人员少,农产品种类单一和产量有限,经济效益低,企业一度陷入困境,“一心下海,但下海后才发现经验、知识的不足。”下海之初的热情和憧憬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痛定思痛,李广彬认识到,只有通过学习相关的管理经验做法和当代经济学原理、知识,企业才能兴旺发达。为了改变企业效益差的状况,他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自学了大量管理、经济、农业生产种植技术等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注重从实践中学习积累经验。在此后的创业过程中,李广彬也异常重视专业知识的储备与提高。

  2011年12月,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如今,康喜莱专业合作社已经吸引社员100余户,带动农户近3000户。李广彬表示,合作社的定位清晰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下海之前就从事相关业务的李广彬以此作为创业的基础,进一步,准确的市场分析和专业的农业生产技能也受到他的重视。

  李广彬坦言,合作社每年都会分析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类型。工厂有20亩农田作为新产品的试验田,“新产品试验成功再推广给农户种植。”李广彬称,合作社会根据市场需要引进新品种,在试验成功后将种子提供给农户。

  香芋冬瓜就是合作社最新的产品,这个从播种到收获,75天内完成的“宝贝”,目前已是社里的明星产品之一。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