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阮凉瓜的日常管理繁琐,农户正为凉瓜除无效藤。
据报道,蓬江区将于本月22日、23日举办杜阮凉瓜节,借以提升蓬江区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笔者了解到,目前杜阮凉瓜的种植面积锐减,真正地道的杜阮凉瓜已受到其他品种凉瓜的强大冲击。杜阮凉瓜究竟怎么了?
以散户种植为主,月收入约3000元
日前,笔者前往杜阮田间实地走访。途中,笔者发现不少地方正在紧张地施工建厂,掘土机发出轰隆响声。抵达田间时,眼前的景象与笔者想象的相差甚远。只有远远的一小片田搭起了架子种植凉瓜,其周边的地种着水稻和其他蔬菜,并非成片成片地种植凉瓜。杜阮镇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资深杜阮凉瓜种植农业技术员文永均告诉笔者,现在杜阮凉瓜均是散户种植,早已没有成片规模化的种植。
在田间,笔者见到现年78岁的农户文志良,他穿着长筒水靴,在这一亩左右的凉瓜种植地里游走,眼疾手快地摘掉架上的无效藤和畸形瓜。当天早上,他刚摘下70斤瓜,以每斤4元的单价售出。瓜架上还悬挂着许多刚成熟的凉瓜,一个一个碧绿青翠,“个头比人脸还大”。
尽管凉瓜的长势喜人,且杜阮凉瓜早已声名在外,然而,杜阮凉瓜的种植却面临着面积急剧锐减的困境。上巷凉瓜专业合作社副社长黄新华是一名资深凉瓜种植农户,自其祖父辈开始三代种凉瓜。“我爷爷和我爸那两代都是推独轮车到市区卖凉瓜的,往年我是种3亩的,今年只种1亩,我爷爷那一代种的面积起码是现在的5倍。”
社长黄益坚介绍,目前该村凉瓜种植面积共30亩,其个人拥有2.5亩。他算了一笔账:2.5亩地由他们夫妇二人共同种植,利润为10000―15000元/亩,每一块地一年只能种植一造。由于凉瓜生长速度快,生产后劲足,种植一造时间长达半年,由此计算出种植凉瓜,平均每月每人收入为2803―3125元。“种蔬菜比种水稻赚钱,种凉瓜比种其他蔬菜赚钱。”黄益坚如是说。然而,该村种植凉瓜的人均年龄在45岁以上,45岁以下出现年龄断层。凉瓜种植效益好,农户却不愿意种,这是为何?
种植土地日减,品牌难打响
文永均分析出若干原因:“土地少、种植中投放的人力多,劳动成本高,市场品牌发展困难。”黄益坚告诉笔者,他们夫妇二人每天花在凉瓜的时间不少于12个小时,每天早上3点便开始摘瓜,摘除无效藤、施肥、除草等日常管理非常繁琐。
而真正影响凉瓜生产的关键原因,在于土地种植面积锐减和市场品牌发展困难。据蓬江区农林和水务局畜牧水产股负责人陈伟坚介绍,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杜阮凉瓜的全盛时期,杜阮镇一年的凉瓜种植面积高达4000多亩,如今杜阮凉瓜的种植面积仅维持在800亩左右。“凉瓜的种植需要轮作,每一块土地一年只能种一造,因而对土地需求较大。”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包括杜阮凉瓜在内的各类农业种养载体面积受到不同程度的缩减,加之杜阮凉瓜种植成本较高,且生产周期长,种植技术要求高,但市场价格没有太大优势,且收益较慢,因而菜农偏向于种植其他蔬菜品种。
据悉,每亩凉瓜一年一造的总产量为6000―12000斤,按照数字统计,其总数本身已远远无法满足江门本地市民的需求,然而“杜阮凉瓜”这朵花却在门外“开得分外香”。陈伟坚直言,外地、甚至江门本地都存在很多伪冒“杜阮凉瓜”。
“杜阮镇当地种植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土壤PH值6.0―7.0,非常适应杜阮凉瓜对土壤的生长要求。种植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泉水和自然降水,水质皆达到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且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在360天以上。”正是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杜阮凉瓜特定的生产方式,才赋予了杜阮凉瓜与众不同的口感,使之声名斐然。脱离了杜阮,“杜阮凉瓜”便不复存在,然而市场上许多声称是“杜阮凉瓜”的产品,不单产地不同,连品种和种植方法均与真正的杜阮凉瓜毫无瓜葛。
之所以会出现伪冒“杜阮凉瓜”,原因在于周边地区凉瓜的种植规模比杜阮大,地缘相同,其产出的凉瓜外型上与杜阮凉瓜相似,一般人难以分辨,而且市场价格更具有优势,每斤的批发收购价格比真正的杜阮凉瓜便宜0.5元―1元,因而对真正的“杜阮凉瓜”造成巨大的冲击。“现在市场上的凉瓜鱼目混珠!”陈伟坚感慨地说。
深加工成为突破困境切入点
据了解,2011年开始,蓬江区着手筹备杜阮凉瓜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工作,现在申报工作已进入农业部审核的最后阶段。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生导师秦永华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起来,有助于当地名气的提升,能起到宣传的社会效应,同时还将带来经济效益,部分产品还具有生态效益。
杜阮凉瓜或同时具备以上三种效益,然而,目前杜阮凉瓜的种植方式仍比较粗放,销售形式也仅是以种植出来的初级产品进行面对面地批发交易。将杜阮凉瓜充分利用起来,发展第三产业的仍极少。
意欲擦亮杜阮凉瓜金字招牌,使其品牌走持续长远的路线,需在凉瓜深加工和第三产业方面需求突破。具体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作为?陈伟坚建议:“将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种植结构调整、旅游农业作为切入点,通过打响杜阮凉瓜品牌,提高凉瓜鲜品的市场竞争力,拉开杜阮凉瓜与一般蔬菜瓜类的价格距离,提高产品价格档次;引进杜阮凉瓜及其附属产品二次加工的先进生产工艺,引用”工业+农业“的模式,延长杜阮凉瓜产业链,出产”罐头凉瓜“、”凉瓜茶“、”凉瓜叶茶(冲剂)“等产品;通过提高当前单位凉瓜的附加值,增加瓜农收入,从而加快促进当地种植业品种结构的调整,提高杜阮凉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做大正宗杜阮凉瓜的规模,使种植规模与增加农户收入形成有效互动;大力发展杜阮凉瓜旅游产业,将杜阮凉瓜的鲜品、加工产品打包推向市场,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产品推介活动,如凉瓜美食节、凉瓜产品推介会等,从而促进品牌、产业链、种植结构、旅游农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杜阮凉瓜产业造大造强。”
相关
如何辨别真伪“杜阮凉瓜”?
杜阮凉瓜(又名苦瓜)始种于江门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杜阮凉瓜有着与其他地区出产的凉瓜无可比拟的感官特征,本地人称杜阮凉瓜为大顶瓜,将其形容为“柿饼蒂,老鼠尾”,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而其他地方种植的凉瓜多是长形,粒扁、颜色黄白,味较苦,一眼就能分别出杜阮凉瓜和其他凉瓜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