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利太珍贵了,从送审到通过足足用了2年。”日前,在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教授级高工龚孟忠向记者展示了他拿到的国家专利证书。日前,龚孟忠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发明的鲍鱼、海参、藻类可控立体生态养殖方法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
龚孟忠介绍,这种生态养殖方法运用高效集约化的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不仅降低了海珍品的工厂化养殖成本,而且节能、环保。
龚孟忠向记者描述了这种生态养殖图景。他说,厂房由立体养殖区和阳光房两部分组成。在立体养殖区,鲍鱼和海参立体养殖在特殊设计的水槽中,海参位于养殖槽底部,可以吃掉上层鲍鱼的粪便和一些未被鲍鱼摄食的残饵。室内温度可以调控在最适合摄食、生长的范围内。海葡萄等藻类生长在像蔬菜大棚一样的阳光房内,可以最大程度吸收阳光。
“两区域之间有循环水道相连互通,养殖槽中废水可以自动流入阳光房内,被藻类净化后,又可以用来养殖鲍鱼、海参,循环利用。藻类的生长可以吸收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光合作用后释放氧气,从而改善水质环境。”龚孟忠告诉记者,一间厂房便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海水可以循环使用,实现了清洁生产、生态自我修复。
“一年四季都可以养,而且不受台风、赤潮、高温等危害影响。”龚孟忠介绍,同传统的海上筏式养殖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不受季节限制、不受区域限制、风险可控、零污染等众多优点;同普通工厂化养殖方式相比,可节约用水98%,节约用地85%,成本大幅降低,更易于推广。
实验数据显示,从每公斤60~70只的半成品鲍鱼生长到每公斤10~14只的大规格商品鲍鱼,成活率达90%以上,鲍鱼产量达每立方米40公斤;从每公斤20~25头的半成品海参生长至每公斤3~5头的商品海参,成活率达90%以上,海参产量达每立方米20公斤,均高于其他水泥池式养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