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生菜竟然卖好几块钱?这不是什么稀奇事,这是渔溪下里农场出产的生菜。近年来,凭借着好口感和好卖相,福清大棚蔬菜渐入寻常百姓家,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渔溪下里农场,这个由省农科院建造的现代设施农业样本工程,大棚面积达上万平方米,年产果蔬375吨,全部用工却仅需6—8人。与传统设施大棚不同,这里的智能温室系统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冬天自动加温,夏天自动降温,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全天候周年生产,不仅省力、省工、省时,而且可吸引新生代农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港头镇后园村,1000多亩土地上,规整分布着1000多个8米宽的温室钢架蔬菜大棚。由于秋季容易缺水,以前,后园村大部分耕地出现了弃耕、撂荒和半荒芜状况。2012年,该村引进恒盛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后园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几家农业合作社建立了6个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并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共同参与大棚蔬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撂荒地能引“金凤凰”,这不止是在港头镇,作为农业大镇的上迳镇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引来了福建云海农林牧公司和福清瑞宇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业大户落户。
为了使设施农业再上新台阶,让荒废的土地重焕生机,也让拥有土地的农民获得新的收入,包括绿叶农业、绿丰农业在内的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纷纷扩大种养规模。截至目前,我市共整理土地11万亩,流转耕地4.3万亩,形成江镜、海口、新厝3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一批规模种养基地,为现代农业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设施农业,让我们的成本降低了、管理提高了、质量更好了、效率增强了、农民增收了。”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必玲告诉记者。
连日来,在沙埔镇牛头尾宏峰泰养殖公司,工人们正忙着捕捞鲍鱼。据介绍,该公司培育的反季节鲍鱼种苗,不仅能缩短鲍鱼的生长期,还能实现错峰上市,提高鲍鱼价格。
无独有偶,今年,该市绿丰农业、绿叶农业和绿溢浓农业等公司也开始享受到蔬菜冷链物流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去年,在农业部门引导下,我市8家农业企业建立了包括田间冷链保鲜库在内的蔬菜保鲜库,总库容量达19000立方米,蔬菜保鲜期最长可延迟半个月,避免了集中上市影响蔬菜价格。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和智能化建设,生猪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配备了水帘降温通风系统、漏缝系统、自动喂料系统、负压通风降温系统、视频监控防疫系统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系统;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全面实现水产规模化人工繁育;设施大棚蔬菜生产普遍采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套田间输水管网和膜下滴灌等技术。此外,智能化技术更是在蔬菜业得到了充分应用,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被普遍推广应用,全市已有10家企业建设智能化蔬菜育苗温室,面积达13690平方米。2010年,我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福清广袤的土地上,正是科技应用,抬高了农产品的“身价”。从“地瓜县”时代脸朝黄土背朝天,到引进大棚蔬菜,再到神奇的“智能温室”,我市设施农业可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