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太郎特种养殖股份合作社养殖的野猪。
野猪肉做成的零食你吃过吗?忠县双桂镇的猪太郎特种养殖股份合作社已经把这种新鲜玩意儿送进了主城超市。
研发野猪肉制品
2009年,马刘洋联合其他的农户,成立了猪太郎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养殖野猪,并注册了“猪太郎”商标。
野猪养殖如何实现产业化发展呢?“产、加、销三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马刘洋竖起三根手指答道。
“特色效益农业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得更长远。”马刘洋深知这个道理。目前,该合作社社员有100余名,养殖规模约3500头。生产规模有了保障,就该考虑如何拓展销售市场。以往,马刘洋都是将活猪卖到固定的酒店和农家乐。
可酒店和农家乐的“消化能力”有限,每年仅能销售2000余头野猪。如何扭转供过于求的局面?2011年,马刘洋想到了研发猪肉制品。
那一年,他先将野猪肉制作成卤味在主城的重百超市熟食区试卖,没想到卤味野猪肉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试卖的成功也让马刘洋更加明确了野猪养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2012年,马刘洋的经营方式来了个大转变,放手让农户自己去养殖野猪,自己则专攻野猪肉制品研发和销售。由于资金有限,不能自行建造加工厂房,他就与正规的食品加工厂合作,将野猪肉进行深加工,专门制作方便携带的野猪肉产品。经过深加工、包装后的野猪肉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利润也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现在,不仅可以在忠县的各个特产专卖店可以买到猪太郎特种养殖股份合作的野猪肉制品,重庆主城的超市里也能见到该合作社野猪肉制品的身影。合作社的野猪养殖基本形成了一个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调养野猪肉质
是什么让野猪肉制品如此受欢迎?“新奇特、优质、安全。”马刘洋继续解惑。
“我曾做过市场调查,在忠县乃至整个重庆,专门生产和销售野猪肉制品的几乎没有,‘新奇特’已经是很好的卖点。”马刘洋说,猪肉制品的优质和安全也是销售的保障。
马刘洋介绍,为了确保野猪肉的品质和安全,在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的时候,他在订单上定了一条规定:让野猪自然生长,至少养殖1年,体重达到150—160斤才能出栏。
为了确保每头野猪的肉质都能达到无公害食品的标准,他收购回来的野猪通常会在圈舍里“调养”2-3个月,然后再屠宰制成香肠、腊肉等。
“野猪肉从不同的农户家里收购来,每头野猪的品质都不一样。‘调养’可让野猪肉的肉质‘均衡’。”马刘洋说,野猪“调养”的时候,他会根据野猪习性搭配青料和粮食。同时,利用猪肉安全检测仪器对“调养”中的野猪进行安全检测,直到这些野猪达到了无公害野猪的标准,才准备“出栏”,出栏时候还要请畜牧技术人员进行最后的安全抽检才正式送往屠宰场。
加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对野猪肉再次进行安全抽检后,方才制作野猪肉制品。野猪肉制品做成后,成品又送往重庆主城相关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都合格后才能进入超市销售。野猪肉深加工后,销路也多了,2013年,仅腊肉食品一项,马刘洋就获得了300余万元的销售额。
如今,马刘洋更加注重野猪肉制品的研发。这两天,猪太郎特种养殖股份合作又成功研发了即开即食的野猪肉系列休闲食品,月底就能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