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的青年,左手提桶,右手拿瓢,轻轻地敲击着桶壁,发出“铿铿”的声响,大片鸡群闻声而来,随着青年的手势“起舞”觅食,场面极其壮观。
青年的名字叫孙青松,今年29岁,他创办的养鸡场目前存栏有4000多只,年收入达30万元,在禽流感的袭击下,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不但解决了附近的就业问题,他还免费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养殖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辞职创业
幼时的孙青松家庭贫寒,祖辈几代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年幼的他比其他伙伴更加努力读书,希望用知识改变命运。2002年,中学毕业的孙青松进入了重庆某公司,并被分配到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
十年寒窗,终于从农村走进了城市,坐起了办公室,领着固定工资,父母及周围的村民都为他感到骄傲。但孙青松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他认为这样的工作迟早会磨灭自己的斗志,他希望走出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尽管他知道这条道路不会顺坦。
在反复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后,2006年,孙青松辞掉了工作,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起初,他并没有盲目创业,而是到浙江等沿海地区边务工边学习相关技术。2008年,孙青松从沿海回到了重庆,并在江北区观音桥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经过努力,公司慢慢步入正轨并实现盈利,年收入在7万元左右。他相信,凭自己的努力,公司会发展壮大,并打算在稳住脚跟后把父母也接到重庆生活,让自己的家人永远脱离农村生活。
在创业期间,孙青松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改行养鸡
一次回乡探亲,改变了孙青松对人生的规划。
2012年春节,孙青松回到老家保合镇竹林冲村,发现村容村貌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路修通了,农村出行难解决了,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农村市场的广阔前景。
经过一番调查,孙青松决定关掉在重庆的公司,拿出20万元修建养鸡场。当年7月,养鸡场刚一竣工,孙青松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贵州引进了乌骨鸡,开始了他的养鸡生涯。
2013年初,孙青松流转了近50亩土地,扩大了成年鸡舍及养殖区的面积,并配套完善孵化区的设施,还从重庆聘请了技术员。目前,他的养鸡场由孵化区、成年鸡舍区及养殖区三大区域组成,养殖区里有10多亩土地,栽种着梨子、李子、柑橘等果树。“鸡都喜欢在树下活动,因为有虫吃,能歇凉,还有树枝供他们栖息。”孙青松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孙青松考虑到乌骨鸡的利润空间和销路等因素,决定更换鸡的品种,引进广西瑶鸡。
“这种鸡是土鸡品种,肉质鲜嫩,购买成本为5元/个,成年后出栏价目前为13元/斤,除去养殖成本,每只鸡的利润可达20元左右,按每年出栏3批计算的话,养鸡场的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孙青松把账一一算来,如数家珍。
4000多只瑶鸡,防疫是个问题。在养鸡场的脱温室里,每只鸡都通过一个月的脱温处理,为鸡场提供了一个安全清洁的养殖环境,这也是孙青松能保证质量销路的关键。
带动致富
随着养鸡场的规模逐渐增大,孙青松的名头也越来越响,村民们纷纷都来向他取经,他也毫不吝啬地向大家传授相关养殖知识,教他们如何配备防治疾病的药物。
村民孙顺兴以前也曾养了40多只鸡,每天早晨,他就把鸡放出去,随便丢点食喂,到时候了就赶回来,几乎没有消毒防疫措施,鸡生了什么病,该吃什么药,都不怎么清楚,一切都看天吃饭。而现在,孙顺兴已经将规模扩大到了100多只,在孙青松的指导下,从饲养、育雏、接种、防疫、用药到增重都有模有样,十分专业。
“青松,把你喂鸡的药先卖我一点吧,我最近太忙,没时间去买。”
“你拿去用就是了嘛,钱就不用给了,乡里乡亲的。”孙青松笑着对来买药的村民说。
“等下半年天气转凉了,我就在养殖区其余的荒地上种植梨橙树,再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全部搞林下养殖,鸡粪养树,树下养鸡。一亩成年果园亩产4000斤,按1元/斤计算,50亩地全种植梨橙树的话,光果树年收入就可达20万元。”孙青松又打着心中的算盘说,“我一个人富裕还不行,要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等我的养殖规模扩大了,还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周围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