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重庆铜梁:乌鱼育苗面临难关 每亩产值上10万元

发布时间:2013-08-07  来源:重庆日报
摘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陈辉介绍说,这一片乌鱼养殖面积已达到1300多亩,加上侣俸、平滩、二坪、西河等几个正在实施的镇,全县乌鱼规模将在3年内达到1万亩。届时,将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

 

重庆铜梁:乌鱼育苗面临难关 每亩产值上10万元

周远明向客人介绍乌鱼。

  7月26日,笔者来到铜梁县少云镇高碑村。放眼望去,一湾湾的鱼池田里,群群游动的乌鱼掀起阵阵涟漪。

  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陈辉介绍说,这一片乌鱼养殖面积已达到1300多亩,加上侣俸、平滩、二坪、西河等几个正在实施的镇,全县乌鱼规模将在3年内达到1万亩。届时,将成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

  制衣工返乡养乌鱼

  铜梁是我市养鱼大县,但长期以来养殖的主要是传统的四大家鱼。说到乌鱼养殖的兴起,首功于一位名叫周运明的返乡农民工。

  今年30岁的周运明早年随长辈到广州办制衣公司,工作之余,他常到附近农户家的鱼塘钓鱼,一次摆龙门阵时,得知他们养殖的乌鱼经济效益高,市场上供不应求,80%销往成都、重庆。

  “我在广州看到养乌鱼亩产可以达到5吨,而重庆市场的乌鱼80%都来自广州,每斤价格都在十一二元,利润空间比较大,广州的人都大力发展乌鱼。所以我选择了回重庆来养乌鱼。”他说。

  2008年,周运明以每年250公斤稻谷的价格,承租了当地群众的80多亩地开挖鱼塘,加上自家的田地,养起了近100亩乌鱼。当年就获得了成功,亩产乌鱼5吨,每亩产值达到了10万元,亩纯收入3万多元。

  同时,周运明聘请县里水产专家,还解决了当地乌鱼养殖技术的两大传统难题:一是每月筛选一次鱼苗,将大小一致的鱼苗放在同一个鱼塘,实行分类养殖,从而避免了乌鱼自相残杀;二是修建了良好的给排水设施,避免鱼塘大雨涨水造成鱼苗逃逸。2009年,周运明养殖乌鱼成功,收获成鱼50万斤。

  本地育苗面临难关

  据负责基地建设的少云镇负责人汪霞介绍,该镇乌鱼特色养殖规模化发展,已引起市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获批市级生态商品鱼基地建设项目。

  “现在,鱼池经过整修更加坚固牢实,水渠能排能灌,平整的作业便道四通八达,将一个个池子连接了起来,干起事来更方便了。”周运明说。

  在高碑村的一个高地上,一片地块已经平整出来。“这块地是专门用来建专家大院的,面积有500多平方米,今年9月就可动工,到时小车可沿着水泥路开进大院。”周运明说,乌鱼养殖目前还面临鱼种培养的难关,同时产量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需要专家们的帮助。

  他举例说,乌鱼是喜温耐热鱼类,广东地区气温高,乌鱼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亩产高的达到1万公斤,而重庆地区昼夜温差大,到了冬春季基本上就停止了生长,亩产只有5000公斤,需要建大棚提高水温。另外,重庆气温也不利于鱼苗的培育。鱼苗全部得从广东空运,成本高且成活率受到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借助水产专家的经验和技术,攻克本地育苗的难关。”

  2012年,在县供销、工商等部门支持下,少云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目前,已有37户有条件的农户加入了乌鱼养殖的行列。

  每亩产值上10万元

  目前,周运明已与铜梁、合川、大足、潼南及四川遂宁、安岳、乐至等地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中间环节的减少,使每斤乌鱼的纯利润达到2至3元。”他说。

  而一条小小的乌鱼,亩产可达万斤,亩产值可上10万元,亩纯收入可上两万元。特别是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使铜梁的领导们意识到这是一个致富农民的黄金产业。

  去年下半年,铜梁县经过充分论证,作出了用3年时间,将乌鱼养殖面积扩大到1万亩的规划,并开始在有条件的乡镇实施。“到2015年末,铜梁乌鱼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后,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利润有2至3个亿。这条小小的乌鱼,将会掀起致富大浪呢!”县农委副主任杨德胜说。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