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泽友,男,今年41岁,初中文化,是当地有名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大户。4月20日,笔者来到石柱县南宾镇红星社区天星组(土名生基坝)他的种菌场,看见老马正在检查平菇菌(一种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的生长情况。
马泽友告诉笔者,小小平菇菌给他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全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规模种植有赚头
2005年4月,老马到重庆市江北区李家沱镇食用菌研究所,向何志丹(是一位女农艺师)学习平菇种植技术,通过十天时间的学习,较快地掌握了烩料、配料、发湿等实际操作技术。当年6月,在家种了1500个菌袋,因市场行情不景气,单价是0.5元/斤,全年只纯挣了750元,没有搞头,于是他放弃了种植平菇。
从2009年起,平菇菌市场行情好转,价格上扬。老马瞅准时机,建好500平方米的种菌场,大干一场。从2009年至今,每年种2万个菌袋,他精心种植,辛勤劳作,取得较好的收入,每年平均产平菇1.85万斤,按2.5元一斤,产值为9.25万元,除去成本5万元,能纯赚4万多元,占全家总收入的50%。
“2011年我家花了7万元修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两楼一底的砖瓦房,全是平菇菌的功劳。”老马笑着说。
平菇种植有讲究
“平菇种植是个精细活路,要把握好几个环节,关键是抓好消毒。”马泽友说,先按1:1比例用福尔马林兑甲醛用盘子装好,放在种菌场室内封闭门窗进行消毒,24小时后打开;再对棉籽壳发水,同时把干枯草粉碎成6厘米长后发水,24小时充分发湿;随后按4斤发湿的棉籽壳加3斤发湿的枯草混合后装入一个菌袋(不是一般的塑料袋,而是专用的袋子。),装好800个菌袋放在灶上蒸24小时,温度控制在100℃以上;之后放到种菌场冷却3小时,放入菌种,1斤菌种放30个菌袋,菌袋堆放的标准为1米高。
“菌袋的病菌感染主要靠手接触传递,还有场地因为种菌多年,无法杀死的病菌传染。”老马继续说,尽管每年都严格进行了消毒,2万个菌袋仍然有1500个染病菌损失;平菇种植一般从每年的6月开始(因是夏天,气温较高,病菌较少);平菇成熟的时候,他白天休息,晚上12点后才采摘,一早到县城农贸市场去打批发,平均一次卖150斤,这段时间十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