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内许家明正在进行灵芝嫁接工作。
7月22日,周宁县浦源镇上洋村灵芝基地负责人许家明很是忙碌。天蒙蒙亮,他开车将自家产品送往邻近的福安市区,随后又赶回基地大棚,指导工人对正处于出粉高峰期的破壁灵芝袍子粉进行套粉。
灵芝素有“仙草”美誉,长期以来被作为一味珍贵的中药材。随着科学技术提升,过去生于荒山野岭的灵芝开始向室内大棚转移,实现人工栽培种植。在许家明的灵芝基地内,记者看到大小各异、形态万千的灵芝,从一袋袋“菌种”中钻出,长势喜人。
展示厅内,数十盆造型别致的灵芝盆景,引人注目,有的像松塔,有的似圆盘。陈列架上还摆放着灵芝盘、灵芝片等多种灵芝产品,采集的孢子粉则精深加工成灵芝孢子粉引剂及灵芝胶囊等。
从16岁开始沉迷并从事食用菌业,不知不觉许家明已在这条路上走过30个年头。天生好学的他对食用菌栽培有着道不明的痴迷,与菇农学习、拜访名师、研究资料、自行试种……其间虽屡次碰壁,但执着的念头与不服输的劲儿,让许家明在浙江龙海等地培育食用菌取得良好效益。2014年,他决定回归家乡,把多年来学习的技术和增收路子带回周宁。
“周宁气候条件这么好,不做食用菌可惜了。”许家明坦言,选择回乡发展食用菌产业,优越自然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周宁县加快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良好的氛围让许家明和他的事业安心“落地”。
“袍子粉是灵芝的精华部分,现在国内能够种植的灵芝品种有上百种,我们选用了两三种高档、药性高、对人身体益处大的品种,长势不错,收成也挺好。”2015年,许家明从浙江龙泉引进灵芝袍子粉创新技术,进行试种获得成功,并在泗桥、纯池、浦源等乡镇陆续建立优质灵芝袍子粉种植基地,实现年产灵芝袍子粉150多吨,年产值达1650万元。
从最初种植面积几十亩逐步扩大至160多亩,种植过程中许家明始终推崇严格的有机治理,在大棚内“复制”中药材家养环境,采用仿野生覆土栽培的技术,较普通带料栽培只靠营养基的方法更有助于灵芝的生长,营养更加充分。一方面不断改进种植技术,标准化大棚种植、建立可溯源体系等,提升灵芝的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发展精深加工,拓宽销售渠道,把产品做成灵芝袍子粉、灵芝盆景等,刺激市场需求。
“灵芝刚长还未成型时就有人来棚里下订单了。现在我们和福州一家公司对接成功,不愁销路。”在许家明看来,这还是一个带动农户的好项目,“通过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栽培,之后进行回购,可让农户一亩增收3万元左右,同时还请农户到基地帮工。”据统计,2014年以来,该灵芝基地已成功带动500余名村民实现增收。
许家明介绍,目前正是灵芝袍子粉的出粉期,基地坚持用高品质尼龙纸进行套粉,这样采集出的袍子粉纯度更纯、杂质更少。由于传统栽培技术需要消耗大量木材,热心研究的许家明还在试验“以木屑代替原木”栽培方式,希望能走好生态发展新路子,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更好地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