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来是北京市延庆县森林资源巡查大队旧县分队巡查员。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要说起梦想,以前成双来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可是如今再有人问陈双来:“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会告诉你,守护绿色山林,实现生态致富,这就是我的梦。
过去,村里人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砍了树当柴烧,烧成炭,送到集市上去卖,换俩钱养活自己,住的村子也就有了一个新名字“烧窑峪”。
几十年下来,山坡上的大树被砍掉了,小树和灌木丛也被砍掉了,就连扎手的酸枣枝都没了。后来,连山上的草根都被扒出来当柴烧,绿色的山坡被剃了“光头”,远远看过去,山头一片黄。
村里找不到柴火和喂牛的草料,就只能去远的地方。陈双来的父亲每次都是天刚亮的时候就赶着牛出去,走到离家十几公里远的地方打草喂牛,天黑回来的时候,肩上还得扛着一大捆柴火。日子越来越艰难不说,村里的气候也变坏了。春天,稍微起点风就是满天的黄沙,刮得人都睁不开眼;等到夏天下雨的时候,从山上流下来的都是黄糊糊的泥汤,村里很多人都说,那是老天爷在流眼泪呢。他就很不明白,乡亲们一年到头谁也没闲着,为啥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本来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为啥几十年下来就成了穷山恶水?
后来,林业局派人到村里给大家讲课,大家才逐渐明白了生态平衡这个道理,原来,自然界就像人一样,需要吃饭、喝水、休息,才能有劲干活。过去只知道向自然界要这要那,不让它休息,这荒山秃岭就是大自然给的教训。
县里提出了生态优先、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镇里也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造林绿化工程,拿惯了砍刀的村民又扛起锄头上山植树,他父亲也拿着小红旗,为造林的飞机指引方向。他岁数大了,陈双来担心他上山有个闪失,就劝他说:“您腿脚不好,就别上去了,有我们年轻的呢。”他说:“过去我砍了那么多树,欠大自然的太多了,现在我要还债!”
1994年,山上飞播的苗和前几年种的小树都长起来了,陈双来被任命为护林员,主要任务就是巡山看护树苗,大家可能不知道,刚从苗圃移栽过来的树苗只有15厘米高,也就一根筷子那么粗。牛马羊那些牲口,一口就把一颗树苗连根拔起来,一趟走下来,一片树苗就算毁了,他们村与河北交界,有时候那边的牲口赶过来偷吃树苗,他们就要漫山去追,送到一个地方“拘留”起来,等主人过来认领。
有时,还要和盗伐者打交道。一次,他在巡山的时候,看到几个人正鬼鬼祟祟地朝后山走去,那里是村里仅剩下的一片天然林,有很多长了几十年的大树,等赶过去的时候,几个人正拿着斧子在一棵树干上猛劈,每砍一下,他都觉得是砍到了他的心上。
“嗨!干什么呢。”陈春来大喊一声,那几个人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看着我。
“家里盖房,砍几棵树当椽子,附近找不到树了,就这片儿还剩几棵。”对方觉得自己还挺占理儿。
“你们知道附近为什么找不到树了吗?全是咱们过去给砍光了。”
“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现在要盖房,我不管。”
“砍树盖房,房子是盖起来了,环境给破坏了,大家都没好日子过,过去山上一刮风就起沙子,一下雨就流黄汤子,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那个环境你还能住下去?现在建筑材料那么多,就非得砍树盖房子。”对方不说话了,拿着工具默默地下山了。他知道,那句话说到了他们心上,这两年,保护山林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道理很简单,环境好了,大家都受益,环境差了,一块跟着遭殃。
过去村里是靠山吃山、坐吃山空;现在,还是靠山吃山,这个吃法就是爱绿护绿,向大山、森林、绿色要效益。举个例子,在山脚下建起了果园,农家乐也办得红红火火,他们用葡萄、苹果、梨、桃、杏招待四面八方的朋友,收入越来越高。给大家算笔账,现在陈双来家的收入有两项:当森林资源巡查员一年,固定收入15000多元;家还有10亩退耕还林地,4亩梨树,3亩食用杏,一年卖杏核收入6000多元。几项加一起,他的年收入近3万元。其实,靠绿化造林,村致富的不只他一家。镇里也有很多居民走上了靠绿色致富的道路。
如今,村儿还是叫烧窑峪村,可早就不靠卖炭、砍柴过活,到了这儿,你就好像步入了花果山,你会听到清脆的鸟叫,吸到新鲜的空气;饿了,可以尝尝咱的农家饭,摘点水果带回家……好日子,就这样来到了乡亲们身边,构建生态平衡,实现绿色致富,这就是山里人摸得着、看得见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