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一直称呼他“小陈”,不管他是曾经的村支书助理,还是现任的村支书。
“80后”陈伟杰6年前来到密云县不老屯镇学艺厂村当上一名村官。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他来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并非第一选择。然而,从进村的第一天起,陈伟杰便努力融入农村的生活,同时在这方土地上构建自己的梦想。
逐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四处联系矿泉水厂项目、带领村民办养鸡场、探索民俗旅游,其中的艰辛只有陈伟杰能够体味到。随着一个个梦想开始变为现实,他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村民的信任。2010年村官任职期满,全村村民联名签字、按红手印又把他留了下来。
去年,陈伟杰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带头人。如今,陈伟杰有了新的想法把村里的农产品做成高端消费品。他还打算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共同体网络,联合其他省份的村官抱团闯市场。
陈伟杰说,既然自己选择了农村,就要为农村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帮家乡的村民致富、圆梦,这就是他的梦想。
■刚进村当“村官”,我的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
刚参加完团的十七大,29岁的陈伟杰不顾疲惫,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走。村民对这位年轻的村支书也不见外,直呼他“小陈”。这个称呼,从6年前陈伟杰进村开始,就没变过。
2007年7月,我从江西九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毕业前学校安排我们在广西驻京办下面的一个酒店实习,当时工作已经定了。但我不习惯办公室生活,在酒店干了两个月,感觉不喜欢。我上午交了辞职信,下午就收拾东西回家了。
我是密云人,回家以后给几个公司投过简历,也参加过面试,但都石沉大海。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后来我想:要不当村官试试。2007年5月底,我参加了村官面试,之后便没有了动静。就在我准备回学校参加毕业典礼的前一天,密云县村管办打电话告诉我通过面试了。
2007年7月12日是个周四,上午在县政府开的村官欢送会上,我被分到不老屯镇学艺厂村当村支书助理。我虽然是密云人,知道不老屯镇,10年前也去过一次,但学艺厂村我还真没听说过。给不老屯镇的同学打电话,也没听说过。当时我表面虽然很平静,但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
当天下午村支书刘福祥来镇里接人。他很年轻,也很干练,和我印象中穿着蓝色劳动服、手里拎着黑皮包的村支书形象不一样。
■“外来人”当村官难度很大
位于水库北岸的学艺厂村是从山里搬下来的,当时全村230多人,102户。村民种板栗、核桃、梨,靠山吃饭。村里没有产业,经济状况在不老屯镇属于中等偏下。和所有初来乍到进村任职的大学生一样,等陈伟杰真正坐下来面对村民,才知道“外来人”当村官难度有多大。
如果你对村子不了解,很多工作是介入不了的。我进村的第一步就是熟悉环境,能做什么做什么。每天看报纸,听村干部开会聊天都说什么。晚上待在屋里没事,就到村委会外面的空地和村民聊天。
和村民的沟通就是从这样的聊天开始的。他们对法律、种植知识很感兴趣。比如村民问得最多的是偷一头驴为什么要判刑,他们想不明白,不知道公共财物被盗有什么结果。
我不是学法律的,但不知道这些事情就没办法跟村民沟通。为了解答村民的问题,我就强迫自己学习法律知识和农村政策。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我能够帮他们解决一些事情,而不是来村里吃闲饭的。
说到吃饭这个事,我还有个窍门,就是经常和村民一起吃饭。几两酒下肚,他们说的话就是我想知道的。
■当村官首先要当农民
为了和村民打成一片,本来很书生气的陈伟杰有意摘掉眼镜,夏天光着膀子,装扮上和村民一样。他说当村官首先要当农民,不要让人感觉自己是个不懂事的学生,或者很新潮的人。
陈伟杰用真诚换取了村民的信任。村里的老太太急等着用钱,出门不方便,家里人又都不在,老人家就放心把存折和密码都告诉他,他开车去镇上取了钱,给老人送回来。这些年,陈伟杰没少开着自己的小车给村民跑腿。到镇上赶大集的村民,回来正好碰上他,搭一段顺风车,拉门就上,一点不客气。村里人办喜事,最爱找陈伟杰帮忙记账,家家户户他都熟,而且保证钱没有差错。
摸清村里的情况后,陈伟杰发现村子虽然不富,但拥有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学艺厂村距离密云水库不到3公里,全村所在的位置位于麦饭石矿床上,这种富含多种元素和矿物质的“宝贝”一直没有被利用起来。
流过村里的矿泉水由于麦饭石的净化,水质特别好。发展矿泉水生产的项目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提出过,但由于经营不善中途夭折。从2001年起,村里再次进行招商,可是外面的企业家来到村里考察、谈判,村里进行对接的程序总是不到位,谈判也不专业,一直推进不畅。
我们村有商机,但就是利益关系没搞清楚,守着一块宝藏,却没有利用起来。为了促成矿泉水厂项目,我不停地做村民工作,把建厂后村里的利益分配、对村民的经济补偿等问题都跟他们说清楚。2010年,终于有人愿意投资建厂,土地手续、基础设施等村里需要办妥的手续也已经齐全。今年厂房完工,顺利的话年底就可以开工生产。
最重要的是,矿泉水厂能解决村里的闲置劳动力,给农民增收。现在已经有不少村民表示愿意到矿泉水厂上班,在不影响农活儿的情况下实现就近就业。我们跟投资商也提出了条件,厂子用工争取不用外面的人。
■自掏腰包办养鸡场,24小时守在鸡棚里
在矿泉水厂有序推进的同时,陈伟杰自己也琢磨着还有什么项目能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同时带动农民致富。这时,一个在村里开养鸡场的老板资金出现了问题。于是,陈伟杰牵头,学艺厂村又建起了柴蛋鸡养殖基地,引进蛋鸡5000多只,并建立了养殖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百年栗园建立了合作关系。
我个人拿出35万元,以每亩地每年300元钱承包土地建鸡棚。合作社购进5000只柴蛋鸡、3000只柴公鸡、1000只山鸡。育雏阶段的整整15天时间里,我24小时守在鸡棚里。
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我们按家里的方式养鸡,看到没有饲料、没水就放,鸡也没有规律性饮食、饮水,蛋期产蛋率很低。后来请专家过来,原来蛋鸡不能按肉鸡养,改变方法以后,产蛋量才上来。
鸡棚每天24小时不离人的工作方式很熬人,水、饲料是保证鸡健康成长最主要的两样。最开始得两小时照看一次,跟看孩子似的,一有动静就得起来看看,整宿睡不踏实。
很快,鸡场有了第一笔效益。3000只柴公鸡一次性卖出,虽然没挣太多,但扣除饲养成本,还够支付整个养鸡场的人工费。由县、镇团委牵线,鸡棚的柴鸡蛋也找到了销路,给一家著名的鸡蛋厂家长期供货。
我们的方案是合作社出钱给村民建鸡棚,帮助饲养,村民自己出钱买鸡苗。一开始,村民对养鸡的积极性并不高,看不到效益不敢投钱。有一个老乡在鸡场干了两三个月,可家人硬是反对,给拉回了家。后来销路好了,村民们才主动找上门,表示愿意尝试投资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