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传银是岳西县白帽镇大山里的创业养殖能手。15年来,他从昔日一个养殖业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行家里手,从原来市场无销路到现在的供不应求,从往日“单枪匹马”到目前带动周边农户……每一点进步,凝聚了他15年的心血、汗水与坚持;他是一位农民,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我们“用心做事,感恩做人”。今年他被评为“岳西县最美农民”。
白手起家,从“一”开始
祝传银是岳西县白帽镇朱铺村人祝祠组人,瘦瘦的身材中等个子,浑身上下透着精明干练。1991年初中毕业,仅16岁的祝传银便前往福建省漳州市,在一家瓷砖厂务工。1999年,他了解到家乡可以发展养殖,果断回到岳西,在书店买了本养殖书,便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
祝传银是从一个鸡蛋开始的养殖路,几乎是零成本投入。“创业初期,我一无场所、二无资金,靠自己看书学点养殖知识,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力求走稳每一步。”祝传银感慨地说。为了尝试多种养殖,他还曾经种过大棚蔬菜,养过山羊、兔子、鸽子、七彩山鸡以及林地放养土鸡及鸡苗孵化工作,最终,他选择了养殖土鸡。
然而,创业初期的养殖路并不是很顺利,刚刚摸索点门道就遇上了2003年的“非典”,接着又碰到了2004年的“禽流感”。“那两年对于养殖人来说打击很大,养的鸡不仅卖不出去,而且感染了瘟疫,鸡成批死亡。”祝传银回忆道。
创业没有一蹴而就,关键还是要用心去坚持。“我做生意从来不看钱的多少,只看每天销售与支出的比例,如果是正增长,那么就还在进步,就能给我信心。”祝传银用这种乐观创业的心态,用每天坚持的毅力,一门心思的放在养鸡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创造了从1999年年饲养300只土鸡到现在年饲养成年鸡1万多只的养殖规模。
如今,他有山场50亩,土鸡近万只,不仅在县城设立了养鸡专卖店,更与武汉、合肥等商家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年总出栏量10万只左右,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以一带十,带动就业
因地处羊角尖山下,祝传银一开始就以“白帽羊角尖土鸡”为名销售绿色无公害的土鸡和鸡蛋,并注册了羊角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近几年,‘羊角尖土鸡’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了,因为我平时注重产品的品质,即使市场卖断货了,宁愿没有货,我也绝不会拿别人家的鸡蛋来冒充‘羊角尖土鸡’。”祝传银介绍。
在祝传银的养殖基地,成群的土鸡一应具来,他肩挑一担玉米粒,亲切地唤鸡为“鸡儿”。羊角尖地处偏僻,加上父辈忠厚老实,父亲兄弟三人留下两个叔叔未婚未育,大叔叔65岁,二叔叔57岁,还有个42岁的哥哥至今未娶,都由祝传银照顾生活起居。十几年来,一家八口靠着养鸡产业,按照按需分配、各尽所能的家庭管理模式,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正做到一人创业、全家就业。
祝传银的舅舅原来在外务工,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舅舅自2011年回乡后,饲养土鸡4000多只,每年平均有七八万元的收入。“这几年养鸡不仅能赚钱,还可以照顾家里八十岁的老母亲,比外面打工要好很多。”舅舅笑着说。
2012年,祝传银成立岳西竹林湾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羊角尖”商标,事业正式步入正轨。“我没有师傅教,全靠自己自学。失败了一次,就积累了一次经验。15年来,我就是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中摸索出的养殖经验。”祝传银说。
“我跟祝传银后面学养鸡技术有一年多了,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任何事,先把人做好,这是最基本的为商之道,让我深受启发。”跟随祝传银学习养鸡技术的古坊小伙刘建焱说。如今,他利用自己的创业经验,带动县内及周边养殖户30余家,大到几千只,小到几百只,以身作则,做到带动一家,扶持一家,成功一家。
扶贫济困,热衷公益
在平时的闲暇时间,祝传银以网名“我卖鸡老婆”活跃于网络,积极宣传家乡,投身公益事业。
据了解,他不仅照顾好家中的几个叔叔,还独自赡养本村70多岁的孤寡老人祝九和,直至养老送终;为本村肾衰竭患者进行网上线下募捐善款几千元,深得当地百姓一致好评;2001年带领本村村民前往湖北农科院与教授结识,回乡栽种南方早熟梨,现亩产5000斤,每亩收益超万元,让一个贫穷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2012年,祝传银加入岳西义工联盟,在从商之余穿行在乡村的阡陌小巷,心系着困难群体的冷暖。“虽然每次捐款钱不多,但代表着一份爱心,有时候,社会上的爱心力量就能让一个困难家庭看到希望。”祝传银说。
多年来,祝传银始终坚守养殖产业,用心参与公益事业。“我始终觉得,远处烧香,不如近处积德。多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很充实。”祝传银说。
“传银是朱铺村的特色养殖能手,在做好自己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在‘双培双带’工作上做出了积极贡献。”朱铺村党支部书记祝传阳评价道。
“虽然我是农民,但其实我是个商人。在我们淳朴的大山里,埋头苦干、勤俭发奋、善良朴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勇于创新、顽强不屈的大有人在,他们都是最美的农民。最美农民的本质,其实也就是淳朴和善良,而这四个字,无论我走多远,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