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么有信心?”
王玲:“对,欠的债应该不是问题,他有这个能力去偿还。”
时志军:“这就是对我人生的一个鼓舞,就发了一个誓在心里,我一定要给她一个,比别人更幸福的家。”
2004年8月,时志军和王玲结婚了,他发誓要让媳妇幸福,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改变时志军命运的东西正是蓝莓,短短3年时间,时志军就创造年销售额2600万元,身无分文还欠着债的穷小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今年蓝莓遭遇大雨袭击,他又该如何面对呢?
2009年,时志军停掉出租车生意,到凤阳县政府当了一名司机,安稳的日子过得正好,2012年他突然辞职,还说要借100万元去种蓝莓。听到消息的人都劝阻时志军,因为以前凤阳县有人尝试种过蓝莓,但是都失败了。采访中,记者找到了凤阳县第一个种蓝莓的人----郭传兵。
记者:“听说你以前种过蓝莓是不是?”
郭传兵:“是的。”
记者:“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情况吗?”
郭传兵:“行。”
凤阳县以前没人种蓝莓,郭传兵一直从事农业,2008年他率先尝试,种了100多亩蓝莓,但却以失败告终。
郭传兵:“第一生长缓慢,第二就是,它开花以后不结果,当时我想我们凤阳肯定是不适合栽种蓝莓,因为我一个做农业这么专业的人,我都种不好,你一个外行,你肯定更种不好。”
除了郭传兵,凤阳还有其他人尝试种蓝莓,要么种死要么产量极低,当地人都说,凤阳根本不适合种蓝莓,时志军要种,而且要投100万元大规模去种,那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总铺镇三合村宋如升:“这么年轻,毛头孩子,你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敢到这个地方种蓝莓,我们这边村民都考虑到,他最后肯定也是,我们这边用土语讲,砸蛋滚蛋。”
初中同学王华骏:“那肯定100万元打水漂了,这东西你失败了,你什么东西都收获不到,那想想是可怕,100万元,不是小数目。”
一没钱二没技术,时志军为啥非要去种蓝莓呢?
原来,2011年底,凤阳县政府请专家来考察,看当地到底能不能种蓝莓,时志军在县政府开车,陪同专家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情况做了详细调查,专家说,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凤阳就能种出好蓝莓。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胡友军:“酸性土壤最适合栽培蓝莓,但是凤阳这地方,土壤偏碱性,土质偏粘,原来是一种黄泥,当地也有一些人,尝试种蓝莓,是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对这个土壤改良不能长期坚持下去。”
土壤改良难度大、时间长,至少1年以上才能见效,时志军觉得,只要用心、用时间能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当时蓝莓的市场价格一斤在50元以上,如果按盛果期,每亩地2000斤鲜果计算,一亩地收入就能超过10万元,高额的利润吸引了时志军。
时志军:“它的经济回报率这么高,对它很向往,想去把它搞好,我不但要种好蓝莓,我还要种出中国最好的蓝莓,做任何事情只有第一,第二和最后一名没有什么区别,只要我有的能力,我会竭尽全力,把它做到极致。”
要种出中国最好的蓝莓,别人都认为时志军是在吹牛皮,可妻子王玲却非常支持,她从娘家借了20万元,交给时志军,还说了一句让时志军非常感动的话。
时志军的妻子:“失败了也没事,失败了我们再从头再来,开玩笑跟他说,我说你吃肉我就吃肉,你喝稀饭我就喝稀饭。”
时志军:“口头上任何承诺没有,但是在心里面,可能又发了一次誓,我绝对不让她这个钱泡汤。”
时志军又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80万元,凑齐100万元开始行动。2012年初,他在三合村租下了600亩地。他按照专家指导,从东北购买了森林草炭土,又在本地收购了牛粪等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他说别人花一分力,他就花十分功,豁出命也要干好,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冲在最前面。
时志军的岳母魏礼霞:“挖那个粪坑,拿钱都没有雇来人去给他挖,他自己雇不着人,自己下去,粪都到(大腿)这个地方。那干过了,那个身上简直都通红,我都心疼死了,简直都通红,都是那种红疙瘩。”
时志军的同学:“比这还要热的天气,然后累得,脚上袜子脚后跟烂这么大个洞,然后坐在那里累得都(不行了),我当时看着我都吃惊,真是没想到。”
白天在地里忙,晚上回到家,时志军还自学蓝莓种植的书,一看就是大半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妻子很心疼,还给他起了个外号--起夜家。
时志军的妻子:“起来的起,夜里的那个(夜)。”
记者:“起夜家?”
时志军的妻子:“对,是这样的一个起夜家,对。”
时志军:“蓝莓的英文名叫blueberry,它是杜鹃花科,像这个品种叫蓝丰,蓝莓它需要疏松的土壤。”
一说起蓝莓,时志军就滔滔不绝,为了种出最好的蓝莓,他坚持人工拔草不打农药,几次中暑晕倒,给蓝莓地浇水,他曾经4天4夜都没有合眼,朋友们都说,这个人为了蓝莓太拼命了。
一年过去了,原本空旷的基地花朵盛开,时志军也成了种蓝莓的行家,2013年6月,他的100多亩蓝莓结出了果实,虽然还没到盛果期,产量只有每亩200斤,但是品质很好,个大果甜。第一年蓝莓少,除了送亲戚朋友,剩下都被凤阳当地人上门买走了,销售额20多万元。
时志军的基地总共600亩,除种了200亩蓝莓,2013年底,他开始在基地养土鸡,一养就是1万多只。
时志军:“这个鸡的品种叫淮南王,大红冠,绿尾巴,身上的毛红红的,还带一点黑色的,像花一样,它的肉质很好。”
记者:“当地的一种土鸡?”
时:“对,土鸡。”
不光养鸡,时志军还挖了100多亩鱼塘,养起了鱼。他还种了100多亩梨葡萄等水果,当地人都说,时志军不专心做蓝莓,一下子上这么多新项目,是在瞎胡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时志军:“夏老板,我们央视记者到我们这边来看一看。”
记者:“你好。”
时志军:“慢一点。”
农户:“我来帮你们。”
记者:“家里种了多少蓝莓。”
农户:“30多亩地。”
2013年时志军成立了合作社,发动农户跟他一起种蓝莓,他来收购销售。蓝莓种植量大了,时志军开始琢磨销路。他增加养鸡养鱼等项目,其实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这样不光蓝莓被采摘了,其它产品也很好卖,像这样的土鸡蛋一个能卖到1.5元。
时志军:“都踩烂了,别抢里面好多,别抢。”
游客:“好多。又捡一个。”
游客多了,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通过安徽一些媒体的报道,经销商主动找到时志军合作,把蓝莓卖到了合肥、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2014年合作社的3000亩蓝莓全部卖出,时志军的公司通过蓝莓、土鸡、鱼等项目的销售,一年销售额达到2600万元。
今年,时志军的蓝莓终于进入了丰产年,每亩产量达到2000斤。盼了3年多才盼到大丰收,没想到却遭遇连日大雨,眼看有的蓝莓在地里烂掉,却无法采摘,时志军天天失眠。
时志军:“太可惜了,这都一堆一堆的地下,这个时候是成熟面积最大的时候,70%的果都成熟了。”
为了防止水塘决堤,淹没基地,时志军连夜加固了水塘。他还召集了当地的100多名村民,吃住都在基地里,就等着天完全放晴后抢收蓝莓。
记者去采访的第5天,太阳终于露出了笑脸,但时志军悬的心却没有放下,天能晴多久不好说,雨打过后的蓝莓,销售也是个难题。直接运输不行了,半路就会烂掉,最好的办法是就地销售。
时志军通过微信网络等渠道发布消息,邀请游客前来采摘,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他还搞起了吃蓝莓比赛。
时志军:“每个盘子里面有一斤,一分钟看谁吃得最多。预备,开始。用手抓。加油,加油!”
每一组吃得最多的游客,将得到一箱蓝莓,为了拿到奖品,游客们也都拼了。
时志军:“这是我们的空盘女神,大家记住了,这是今天的空盘女神,特等奖,空盘女神。这是光盘的奖品,光盘奖。”
比赛带动了人气,时志军一天就卖出3吨多蓝莓,每斤80元,一天收入近50万元,但这对于总量来说还远远不够,游客采摘的同时,时志军也在组织村民抢收。
时志军:“筐里面有4个小筐,一个筐专门放裂果,不要放在一起。”
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7点多,一天十几个小时连续抢收,时志军发给村民每人每天80元工资,让时志军感动的是,村民都毫无怨言帮他加班。
村民:“感冒搞点消炎药吃吃,还要来帮他干。”
记者:“(你)吃了消炎药?”
村民:“对。这果子烂了你不心疼吗?”
记者:“干劲这么大?”
村民:“像我们家里抢收小麦一样。”
自己和合作社农户摘下来的蓝莓,时志军马上运到冷库,降温的同时,用风扇慢慢吹干表层的水份,少部分还能当鲜果销售,水份过大的蓝莓,就直接进行冷冻。
时志军:“经过速冻过以后,它的营养不会流失,冻完以后它是很硬的,像石子一样。”
记者:“像这样的能放多久?”
时志军:“冻好以后,放几年都没问题。”
记者:“像这样的一般是做什么?”
时志军:“这样的做深加工。”
去年时志军找合作厂家,试做过蓝莓深加工的样品,有蓝莓酒、蓝莓点心等。今年遭遇大雨,时志军决定,把冻果全部留下,加工成产品再进行销售,把损失降到最低。时志军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鲜果受灾,烂掉了20%左右,但他有信心,让今年的蓝莓总收入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