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坞深深处,檀栾绕舍青。”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青阳县酉华乡田屋村。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坡掩映在一片青葱的竹海中。沿着新辟的山路徜徉在竹林中,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
“这条路是从县里争取的帮扶项目,投资7万多元,刚刚建成通车。从今以后,大货车就能直接开上山将伐下来的毛竹运走,省去了上山搬运毛竹的成本。”田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邢凤琴介绍道,为增加毛竹的产值,2010年,该村通过竹产业合作社向县林业局申请了项目帮扶和技术指导,对竹林实施了低产林改造、森林经营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该村目前已发展竹林3000亩。
记者在竹林中看到,许多竹子上都刷有数字。据介绍,这叫新竹号字,是该村科学种竹的一种方法。在新栽的毛竹竹杆上用红油漆标出栽植年份,如,2010年标“0”,2011年标“1”,一直继续下去,对今后采伐5年生以上毛竹可以一目了然,省时省工。
袁村村民组组长张根甫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家里缺钱,就上山挑长得粗壮的毛竹砍伐,仅剩老弱的竹子做竹苗,这样年复一年,长出来的竹子品质越来越差。这些年通过请来专家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村民们都深刻认识到培育竹林的重要性,砍竹时都注意把健壮的竹子留下,现在毛竹的质量越来越好,原来平均一棵竹重达15公斤,现在能达到25至40公斤。县里给了项目资金,每新种1亩毛竹奖励300元。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今年他家12亩毛竹产量至少在1.5万公斤,按照每公斤竹0.6元计算,1万元收入不成问题。“现在都是统一上山砍毛竹,大家信心足了,收入也节节高。”张根甫高兴地说。
田屋村山场面积达17000亩,大多适合种植毛竹。但过去由于分户经营面积小、邻里界线不明显、缺乏技术管理等原因,毛竹业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2010年,为了杜绝“分山砍林”和“简单守林”的现象,该村成立村级竹业合作社,对山上毛竹栽植实行统一规划,将230户分散农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分户经营的状况。该村还组织林农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邀请林业方面专家为社员讲课,推广劈山、新竹号字、竹林复茛、科学采伐等先进的毛竹经营技术。另一方面,依托竹业合作社,为竹农提供技术、信息和市场服务,提高竹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基于毛竹发展前景广阔,我村规划在五年内再发展竹林5000亩,使全村竹林面积达到8000亩,继续引进科学先进的养竹技术,做足‘竹’文章,让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邢凤琴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