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桥区将回收站点建在各乡镇,农民离家门口不远就能销售秸秆,既减少了污染,又增加了收入——
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10月22日上午,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七里村的秸秆回收站里车水马龙、机器轰鸣,前来销售玉米秸秆的三轮摩托车、小四轮、农用汽车排成两行。农民有的坐在车上,有的站在路边,兴奋地聊着今年的收成和秸秆回收行情。
“前几天收获高峰期,前来卖秸秆至少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 ”坐在三轮摩托车上的七里村村民沙正辉说。过去因为附近没有秸秆回收点,秋收时节满地堆的都是秸秆,农民为图省事纷纷放火焚烧,弄得到处烟熏火燎。 “俺去年的20亩玉米秸就堆在地头树下,谁料别人家烧秸秆烧着我家的了,还烧坏我家14棵大杨树,损失少说在几千元。今年俺村的秸秆基本都卖给回收站,俺家这20亩玉米秸挣了1600多块。 ”沙正辉说。
尝到出售秸秆的甜头,一些农民主动当上秸秆回收经纪人。 “秸秆回收比种地还来钱快,这几天就挣了5800多元。 ”七里村村民曹明宣向记者出示了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今年秋收以来的秸秆销售收入。过去他除了种地还附带收破烂,去年看到许多玉米秸没人拉,就和田的主人商量好,试着往回收站点送秸秆,第一天就挣了182元,这以后“一发不可收”,收获时节,他把回收秸秆变成了“主业”。
比起曹明宣的“小打小敲”,村民王建斗的摊子铺得很大,今年专门投资4万多元买了一台二手农用车和挟草机从事秸秆回收。正在开车过磅的他说:“这是今天早上在黄山村的20亩玉米地里装的秸秆,一车卖了582元。等会还要到别的村去拉,一天拉三趟没问题。 ”王建斗说,他回收一季玉米秸秆,能收入2万元左右。 “现在俺一个村的秸秆回收经纪人就有20来人,每天收入大都在150元以上。 ”七里村村干部丁保华说,过去这个季节,到处点火,四处冒烟。现在有了秸秆回收站,村子干净了,农民还增加了收入,出现了争相回收秸秆的局面。
在机声隆隆的秸秆收购站内,两台大型打捆机正不停忙碌,将车辆卸下的玉米秸秆打成捆,堆成六垛小山,等候运往附近的秸秆电厂。 “今年收购2500吨秸秆没问题。 ”收购站负责人马习欣喜地说,“多亏了区、镇两级政府,不仅帮助俺解决了10亩用地,还解决了近60万元贷款,并且联系秸秆出路。要不,俺就是有这个胆,也没有这份力啊。 ”一年多前,马习夫妇曾在江苏省铜山县一家秸秆回收站打工,从中看到了大好商机,一直期盼能有自己的秸秆回收企业,现在终于梦想成真。秸秆回收站以每公斤0.08元至0.14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回收秸秆,再以每公斤0.5元左右的价格卖到秸秆电厂,利润十分可观。
埇桥区政府有关人士介绍,今年这个区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帮助37家秸秆回收站点协助解决用地近500亩,贷款2200万元,签订秸秆销售合同10万吨。目前,全区已收购秸秆8.6万吨,秋季秸秆回收率首次突破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