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玉米

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启动 三年内推广1亿亩

时间:2009-07-13 17:28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欣然
核心提示:7月11日,记者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玉米螟绿色防控现场交流会上获悉,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加大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力度,有效保障玉米生产和质量安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在全国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加快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
  7月11日,记者从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全国玉米螟绿色防控现场交流会上获悉,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加大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力度,有效保障玉米生产和质量安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在全国开展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加快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预计三年内该技术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到1亿亩,玉米螟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秋粮作物之首。促进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农民持续增收意义重大。据了解,玉米螟是玉米病虫害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损失最重的有害生物,近年来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加重发生态势,一般常年发生面积2亿次以上,占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的1/3以上,危害损失率10%—30%,严重时达到50%以上。因此,加快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已势在必行。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介绍说,启动玉米螟绿色防控就是要以玉米优势产业带为单元,玉米作物为主线,玉米螟绿色防控为核心,组装配套技术体系,探索推广模式,实现玉米螟防控技术的绿色化、体系的模式化,推广的一体化、效益的最优化。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具备一定基础,相关单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在一些省份示范推广。如在东北地区,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蜂种的筛选、繁蜂技术的标准化、田间施放技术到防治效果的检测等已很成熟;利用灯光诱杀玉米螟成虫技术也从高压汞灯经过优化、改进,发展到了频振、投射等多种新型灯具;颗粒剂的研制从化学农药到植物源农药,从人工撒施到机械喷施等都已取得长足进步。一些省份已集成了防控玉米螟的几种模式:如辽宁的菌—灯—蜂,吉林的菌—蜂—蜂,内蒙的菌—灯—蜂—药,黑龙江的灯—蜂—BT等。据我国东部省(区)玉米螟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区数据显示,玉米螟绿色防控防治效果70%以上,挽回玉米产量损失10%以上,大大减少农药使用,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

  在黑龙江省肇东市的玉米螟绿色防控现场,记者看到,当地针对玉米螟防控,综合采取了投射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赤眼蜂寄生虫卵和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喷洒BT可湿性粉剂灭杀幼虫的无毒、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防控技术。其中,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更是我国喷雾机械的一项创新,它操作简便,机动灵活,每小时作业2公顷,有效解决了玉米心叶末期传统机械无法进地施药防治玉米螟幼虫的难题。

  据了解,全国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的总体目标是:从2009—2011年,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到2011年绿色防控达到6000万亩(占应防治面积的20%),化学农药基本不用。具体目标是:春玉米一代区,绿色防控面积2000万亩,(占应防治面积的30%),关键技术是狠抓一代。通过采用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辅以理化诱杀成虫和白僵菌封垛等技术,实现玉米螟防控的“绿色化”。春玉米二代区,绿色防控面积2500万亩(占应防治面积的 30%),关键技术是压前控后。通过采用物理诱控、生物防治和BT颗粒剂或喷雾技术,实现玉米螟防控的“无害化”。夏玉米三代区和西南丘陵玉米多代区,绿色防控面积1500万亩(占应防治面积的10%),关键技术是狠抓主害代。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实现玉米螟防控的“低毒化 ”。

  针对当前玉米螟绿色防控工作,夏敬源要求相关省市区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一定要深化认识,大力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行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玉米螟绿色防控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二是整合资源力量。加强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和粮食增产项目资源的整合,加强农科教力量等的整合。三是多方争取支持,积极争取玉米螟绿色防专项经费、生态补偿补贴以及相关国际合作项目。四是增加技术储备。加强玉米螟发生规律的研究,探索生态功能评估等技术。五是注重宣传引导,广泛宣传玉米螟绿色防控的好经验、好作法、好典型、好经验,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各方面力量, 合力推进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工作。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