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西平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普及,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对秸秆还田技术掌握不到位,在应用中难免产生一些负效应。近几年都有农民拿上自己田的问题麦苗到农业技术部门询问。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农机手为了抢时间多挣钱,秸秆往往只切一遍,导致还田秸秆过长,分布不均匀。有的耕层中秸秆比土还多,这样的田块种子播深很难在3厘米以上,小麦根苗长势差,直接表现为黄弱苗死苗。
二、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作物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这样的整地质量不能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实现。
三、碳氮比例失调。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由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土壤中的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引起秸秆的分解速度缓慢,作物幼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秸秆还田的地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玉米收获后,马上粉碎秸秆,粉碎后,秸秆长度小于10厘米,铺匀,播种前先施用底肥,然后整地。整地方法;已连续旋耕3年以上的,应深耕25厘米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可旋耕两遍,深度在1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磨镇压。
二、推广镇压技术,保证壮苗抗旱。镇压有播前镇压和播后镇压。镇压后可增强土壤与种子的密接程度,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提高出苗,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
三、施用小麦配方肥料,增施速效氮肥。秸秆还田后,增施速效氮肥可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从而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秸秆分解快。小麦对磷素的营养临界值在三叶期,钾素利于糖的合成运输,促进作物代谢。
玉米秸秆还田中的农艺措施
发布时间:2013-06-19 来源:河南省西平县
摘要:近几年,西平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普及,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对秸秆还田技术掌握不到位,在应用中难免产生一些负效应。近几年都有农民拿上自己田的问题麦苗到农业技术部门询问。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