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与为害]
玉米矮花叶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谷子等作物及杂草。 [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上形成较宽的退绿条纹,尤其新叶上明显,叶色金黄,组织变硬,质脆易折断。有的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条纹,最后干枯。病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多数不能抽穗而死亡。少数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子粒少而秕瘦。根系易腐烂。
[发病规律]
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毒源来自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初春、越冬蚜虫复苏后,在新长出的带毒杂草嫩叶上取食而获毒,有翅蚜虫迁飞将病毒传播到春玉米及杂草上,以后在春、夏玉米上为害,造成病害流行。夏玉米收获后,蚜虫又回到杂草上越冬。6―7月份如天气干旱,不利于玉米生长发育,而利于蚜虫繁殖、迁飞,发病重。春玉米早播、夏玉米晚播均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二是春玉米适期早播,能避病增产;
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增加玉米自身的抗病力。及时拔除病苗、病株,减少再侵染源。
2.药剂防治 在小麦乳熟期蚜虫迁飞高峰,及时喷药2―3次。药剂参照麦蚜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
发布时间:2009-07-17 来源:
摘要:[分布与为害] 玉米矮花叶病,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除为害玉米外,还侵染高粱、谷子等作物及杂草。[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最初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斑纹,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