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内新季玉米零星上市带动陈粮抛售成为现货市场最大利空,一方面8月中旬开始华北早春玉米零星上市成为压垮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现货陈粮大量抛售;另一方面进口谷物到货挤占当地国产玉米消费份额,9月3日反法西斯阅兵前华北深加工企业(尤其是河北)停产以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压缩了国内玉米消费需求,进一步导致华北玉米市场行情与往年青黄不接时期“大相径庭”。截止目前,以山东深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华北产区玉米价格月累计跌幅超过200元/吨,目前价格跌至2000-2150元/吨,较上年同期偏低600-800元/吨。 ●【往下看,更精彩】●
临储玉米收购政策传闻频频出现 在7月份多份相关文件明确农产品定价方式根本转变的背景下,有关如何解决临储庞大玉米库存的问题以及新季临储收购政策的传闻频频。8月初有关国家降低临储玉米拍卖底价传闻再起,且有消息称有关新季临储玉米收购方案(按照吉林三等粮源为标准)。其一,新季临储玉米收购价格1900元/吨,补贴200元/吨;其二,新季临储玉米收购价格2100元/吨,较上年下降140元/吨,同时可能于11月1日敞开收购。事实上上述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调传闻从某种程度上讲非但不是利空而是利多,因在国家释放“市场化”信号以及华北粮价大跌过后,一些业内人士对于新季东北玉米价格预期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临储玉米竞拍持续“低调”进行 在9月3日反法西斯日当周临储玉米拍卖轮空一周以后,上周临储玉米拍卖继续低调进行,截止到9月11日我国临储玉米(仅国产)拍卖投放量达到9230万吨,累计成交量367万吨,去年同期累计投放7390万吨,累计成交2425万吨,成交惨淡景象可见一斑。去年全年临储玉米累计拍卖成交近3000万吨,今年预计成交量仅400万吨左右,即使考虑到年初的玉米专场交易会,今年累计的临储玉米成交量也仅580万吨左右,临储玉米拍卖价格偏高是影响拍卖成交的重要因素。目前占主要成交比例的是2013年产玉米,即使起拍价成交,黑龙江和吉林的三等玉米成交价格也达到2270和2290元/吨,考虑到出库费用和运费等,到厂价格估计为2400元/吨和2420元/吨左右,而当前上述两地市场价格仅2100元/吨和2200元/吨左右。在新玉米上市在即,市场价格不断走弱的情况下9月份临储玉米成交量将继续下滑。 ●【往下看,更精彩】●
国内两大消费主体表现乏善可陈 8月份以来我国进口谷物到货势头依旧强劲,7月底开始南方新季玉米上市,8月中旬河南等华北产区春玉米零星上市更是为原本库存压力庞大的国内玉米供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与之相比我国深加工和养殖业两大玉米消费主体表现乏善可陈。 深加工方面:由于国内深加工产品在“源头”上缺乏竞争力,原料价格下降成为下游产品持续降价的理由,深加工行业整体盈利持续不佳。除了黑龙江酒精企业在计入每吨400元补贴后每吨酒精可盈利100-200元以外,吉林、山东淀粉企业亏损均接近300元/吨(不计入吉林150元/吨补贴,每加工1吨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低位运行,反法西斯大阅兵限制华北深加工企业开工更是给深加工玉米消费“雪上加霜”,且此趋势持续至9月上旬,尤其是对于缺乏政策庇护的整个华北深加工行业,这也是8月华北玉米大跳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养殖业方面:目前国内仔猪补栏有所起色带动乳猪料消费,猪料销量环比增幅好于禽料,蛋禽料销量优于肉禽料,但我国饲料销量同比下降2-3成以及进口谷物替代继续制约国内玉米消费,新玉米上市在即以大幅降价预期更使得饲料企业进一步降低库存保有水平。此外,在宏观消费不利的大环境下,国内饲料销量将继续呈现低速回升的态势,对整个饲用谷物消费拉动作用有限。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秋粮上市步伐日益临近,市场对于新季玉米市场看跌逐步达成共识,虽然目前传闻吉林临储玉米收购价格较上年大幅下降200元/吨可信度较高,且降幅低于此前业内预期,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临储玉米收购政策细节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东北新季玉米价格降幅究竟几何尚无定论,此时以谨慎观望为宜,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弱势下行趋势依旧,同时关注政策相关动态。(农产品期货网)
●【往下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