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珠江7成鱼种存危机 禁渔将常态

发布于:2011-04-06 09:14  来源:新闻晨报

  本月起,千年珠江首次禁渔正式启动。从4月1日至6月1日,珠江水域将禁止一切捕捞作业,两岸有超过2万艘渔船停业,禁渔期内,渔民将获得当地政府发送的生活补贴。

  记者从农业部渔业局获悉,为保护珠江流域鱼类资源,珠江禁渔制度将实行常态化,以后每年4月1日12时至6月1日12时均为禁渔时间段,禁渔期内禁渔水域禁止一切捕捞作业。

  杂鱼成珠江主角

  “再不禁渔,珠江将无鱼可打。”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辉表示,长期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以及珠江上林立的大坝,严重破坏了珠江流域的鱼类资源。研究显示,目前珠江中有近七成的鱼种正遭遇生存危机,一些珍贵物种已在珠江消失了多年。“以往珠江是四大家鱼唱主角,现在却是杂鱼当家。”李新辉表示,环境的改变也使珠江流域水生生物的种群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前珠江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占据主要地位,另外还有鲈、嘉、魽、鳜“四大名鱼”。如今,对生态环境要求不高的杂鱼成了珠江的主角。如在广州,雀鳝、巴西龟、清道夫、食蚊鱼等外来入侵物种经常被发现。“这些物种来者不善,它们往往会把本地物种‘赶尽杀绝’。”

  此外,一些在珠江生存的珍惜鱼类如今已经消失了多年。比如被誉为“水生物活化石”的中华鲟,已经消失了长达八年之久。据渔民反映,最近一次在珠江见到如小船一样大小的鱼在水中游动是在2003年的梧州水域。李新辉判断那就是中华鲟,因为其他鱼没有那么大的个头。还有鲥鱼,这种鱼肉质鲜美,是老一辈广东人耳熟能详的鱼类,但现在已经有30年没有捕捞记录。

  人工放养增进修复

  保护珠江鱼类资源,除了实行禁渔制度外,珠江流域还将人工放养鱼苗,以增进珠江流域鱼类资源的自我修复。

  目前,渔政部门已经放流青、草、鲢、鳙等主要经济鱼类320万尾。今后,渔政部门还将投放更多的苗种,增加鱼类种群数量,增加渔业效益。同时将努力帮助渔民开拓就业渠道。

  另外,专家建议,水利部门在水坝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生态问题。从生态布局角度出发,珠江在桂平鱼类产卵场上游100公里起,至珠江出海口江段上,不应该规划水坝工程。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