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浙江宁波市探索池塘生态养殖新模式初见成效

发布于:2010-03-19 16:21  来源: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

      针对宁波市池塘养殖产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宁波市各地积极推广养殖节能技术,探索池塘生态养殖新模式,发展以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和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循环养殖渔业,效益初显。

  一、池塘生态养殖新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余姚市“渔禽轮养、水旱轮作”模式

  余姚市自2007年底开展冬闲池塘种草养鹅试验,利用冬闲池塘进行种养,分解养殖余留废物,降低清塘成本,改善养殖底质,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养殖户收入。在此试点基础上,2009年重点推出“池塘水面空心菜种植净化水质”和“南美白对虾冬闲季节种植黑麦草养禽综合开发”两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共发展池塘空心菜种植面积2000亩、种草养鹅面积2000余亩。12月9日,余姚市《渔禽轮养、水旱轮作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顺利通过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宁波市执行部验收。目前该项目已建立重点示范区域200亩,应用辐射面积2100亩,实现每亩产值13100元,净利润6230元,减少药物、清淤等费用500元,总经济效益达134.6万元。

  (二)象山县“虾-草-牧-菜”模式

  2009年,象山县开展淡水养殖水产与水生经济植物共生、渔业与畜牧轮作等复合生态养殖系统的试验推广,在石昌鱼种场率先实施“虾-草-牧-菜”生态循环养殖,使得原先526亩养殖塘变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农庄”。2009年,石昌鱼种场开展虾菜循环轮作170亩,南北白对虾全部起捕后,在空的池塘种植池塘豌豆150亩,大棚池塘蔬菜20亩。至2010年2月大棚池塘蔬菜基本收获,产量2500公斤/亩,利润1500元/亩,净收入3万元。池塘豌豆目前长势良好,预计利润500元/亩,150亩池塘豌豆预计净收入7.5万元。该模式下,一年度170亩虾菜循环轮作池塘可净增收入10.5万元。该鱼种场还开展虾草牧循环轮作238亩,在第二茬南美白对虾起捕后,种植大棚池塘黑麦草238亩,大棚池塘黑麦草生产迅速,产量极高,一般田地种植黑麦草每月收割1-2次,每亩可供150只鹅食用,而大棚池塘种植黑麦草每月可收割2—3次,每亩可供200—250只鹅食用。在养鹅过程中结合鹅食用饲料,养殖鹅经65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要求。石昌鱼种场养鹅15000只,成活率达到95%以上,平均利润25元/只。238亩虾草牧循环轮作池塘可新增净收入35万元左右。按照生产情况预计,石昌鱼种场今年可因此增收45.5万元。

  二、池塘生态养殖新模式的成功经验

  (一)发展生态循环养种,经济效益可观。循环养种生产成本投入低,产量、收入稳定。经过多年南美白对虾养殖经历,池塘底质肥沃,种植蔬菜和牧草不需要使用化肥和农药,并且产量较高,可以保障产业增效。

  (二)发展生态循环养种,充分利用资源。以往白对虾池塘在虾起捕后便完全闲置,土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淡水池塘土地的二次再利用,盘活了存量土地、调整了养种结构,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可以保障养殖农户增收。

  (三)发展生态循环养种,改良生态环境。一是改善养殖池塘环境。池塘经过多年养殖,塘底淤泥堆积,白对虾养殖期池塘水质容易恶化,池塘环境较差,白对虾发病频繁。循环养种能改善养殖池塘环境,提高池塘生态自我保护能力,增加第二年白对虾养殖成功率,从源头上为全市渔业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社会提供了优质无公害水产品。二是循环养种能将池塘中富营养化物质转化为种菜、养鹅等所需养料,控制池塘排污指标,减少养殖污染排放,降低对周围环境污染。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