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农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张补根的“养鱼经”

时间:2009-12-10 11:26  来源:吴江日报  责任编辑:小招
核心提示:“但养鱼有风险,而且投入也大。”张补根这样总结是有根据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养殖的规模只能算中等,有30多亩鱼池面积,每亩的投入有1万多元。

         花白的板刷头、半旧的夹克衫,张补根身材不高,讲起话来语速不快,给人的感觉是朴实而耐劳。在近日举办的一期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上,记者采访到了这位普通的养鱼人。

   张补根今年47岁,是平望镇顾扇村人,养鱼养了10多年,对养鱼这个行当,他还是非常满意的。“收入比种田肯定要高,比厂里上班也自由多了。”

  “但养鱼有风险,而且投入也大。”张补根这样总结是有根据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养殖的规模只能算中等,有30多亩鱼池面积,每亩的投入有1万多元。

  1万多元的投入,不是人人都投得起的。但对有口碑的养殖户来说,还有一个便利的条件,那就是饲料可以适当赊账。“等到鱼卖掉后再付,这样在资金上可以松一点。”

  今年,张补根鱼池里养殖的是鲈鱼和黄颡鱼。“今年形势很好,估计收益要比往年好点。”张补根说,眼下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今年养殖形势不错,据预测,市场行情也不错。

  养鱼是个辛苦活,张补根与妻子一年四季住在鱼池边的鱼棚里,不管春夏秋冬,他们时时围着鱼池转,以养鱼为中心。冬天还好点,最忙的是每年5月份以后,这时进入养殖的关键时节,就得24小时关注鱼的动态了。

  养鱼也是个技术活,技术靠长年积累,再加上同行之间互相切磋,掌握了各项关键技术,就成竹在胸了。

  “那养殖最难的是什么?”记者问。“就养殖鲈鱼来说,是每年4月份鱼苗的驯化,黄颡鱼的养殖主要是防病工作。”

  张补根细细分析了这两件技术活。鲈鱼苗从广州引进的时候只有1厘米长,要经过半个月的驯化,然后挑选壮苗,等到鱼苗长到4厘米时,才可以发塘,放大池。

  别看黄颡鱼似乎并不娇贵,但这种鱼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我是向别人学,自己再摸索,慢慢地就掌握了关键。”张补根说,他已经养殖了3年的黄颡鱼,亩均效益不错,比养殖鲈鱼还要高一点。

  “不管养殖什么品种,只要下苦功,总能养得好的。”张补根说,自己从最初的养殖常规品种到现在的特种养殖,得出的经验就是,只要掌握了关键就能养殖成功。

  顾扇村的水产养殖已经名声在外,所以养殖户的水产品不愁卖,经纪人直接到田头来收购。“养鱼这个行当我还要干下去,不过现在都注重生态养殖、健康养殖。今天专家讲的课,对我的启发很大,很有用!”在日前一次由水产局等部门组织的培训会上,张补根说,他觉得这次培训很及时,“专家讲理论,我们实际操作,两者一联系,作用就更大了”。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查看所有评论新农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