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水产研究部门采用科学回声探测仪器(俗称鱼探仪)对青海湖裸鲤资源探测的结果表明,自2001年青海湖实施第四次“封湖育鱼”以来,青海湖的裸鲤可捕资源量呈稳步增长趋势,目前可捕资源量已突破2万吨。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总面积4392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由于地处高寒高海拔环境,青海湖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其中,俗名“湟鱼”的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介绍,青海湖裸鲤资源的原始总量约为32万吨,但是,由于受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捕捞过度和80年代后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原因影响,青海湖裸鲤数量锐减,可捕资源量一度降到不足1000吨。
鉴于这一严峻的现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青海省先后对青海湖实施了四次“封湖育鱼”,其中,于2001年开始的为期十年的第四次“封湖育鱼”首次执行零捕捞措施。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一措施的成效非常明显,青海湖裸鲤资源量在逐年恢复。
“从2002年开始,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合作,我们采用鱼探仪对青海湖的裸鲤资源连续多年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的恢复情况比较可观:2002年,只有925吨左右,2006年达到15000多吨,目前已经超过了2万吨。”史建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