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庹朝均
老陈是海南琼海长坡镇的石斑鱼养殖户。从上个月中旬开始,他发现10亩池塘养殖的部分石斑鱼全身布满白点,常于水面慢游,不吃食,几天后就死掉了。
由于这批鱼是去年同期放养的11公分大苗,目前虽已长到1斤的上市规格,但身上有白点,卖相不好,价钱难以卖起来。经验告诉他,石斑鱼染上了虫害,但具体是什么虫却拿不准。“从症状上看,很像小瓜虫病。”陈说,但在请技术人员镜检后,对方告知是瓣体虫在作怪。
有老陈类似遭遇的石斑鱼养殖户在海南并非少数。
“近期海南的池塘养殖石斑鱼,瓣体虫病发病率非常高。”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海南区业务员张家华向记者介绍,从上个月开始,瓣体虫病就在海南大面积爆发,特别是池塘养殖的石斑鱼,发病率高达八、九成。
有关资料显示,石斑鱼瓣体虫病的病原为瓣体虫,因虫体内有瓣状体而得名,习称“海水斜管虫”。该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及鳃部。主要症状为:病鱼浮于水面,游泳缓慢,呼吸困难,皮肤、鳃、和鳍上的粘液分泌增多;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病情严重的,白斑扩大连成一片;病死的鱼胸鳍向前方伸直,几乎贴近于鳃盖下沿。因此,该病又俗称“白斑病”。
另外,该病主要流行于夏末秋初,水温20-25℃,气候发生变化,如下雨或台风后,容易爆发,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等省均较流行,在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及网箱常见。除石斑鱼外,真鲷、鲈鱼等海水鱼类也常见瓣体虫感染。
流行范围广泛的瓣体虫病,会对石斑鱼养殖造成多大损失?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李安兴教授认为,发生此病的鱼,死亡率并不高,“发病的季节性较强,而且单纯的瓣体虫病,不会造成石斑鱼的大量死亡”。但他同时表示,石斑鱼成鱼和幼鱼都能感染瓣体虫,养殖户对此病应该有足够的重视。
张家华也认为此病直接导致死鱼的量并不会很大,从他在海南了解的情况看,该病感染率高,影响范围广,但死亡率并不高,通常只有15%左右,不至于全军覆没。“但病鱼死亡后,通常会沉入塘底而不是浮上水面,这会影响养殖户对发病程度及死鱼量的判断。”
2006年开始用虾塘转养石斑鱼的老陈,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石斑鱼的病害带来的损失一般不会超过两成,价格变动才是影响养殖收益的关键。“但死鱼肯定会带来损失,尤其是石斑鱼这样的高价值鱼类。”老陈话锋一转:每斤石斑鱼的养殖成本要16元,死掉一两成,哪里还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