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岁寒 曾进
随着今年第一次寒潮的到来,水产养殖也逐渐进入淡季,时令性明显的罗非鱼苗场更是如此。时下广东、海南的苗场大多数已经偃旗息鼓,今年的生产即将结束,转入为来年准备的休息期。但南方农村报记者最近到青岛采访,发现这里有的苗场正好相反,从11月初开始进入了销售旺季,而繁忙的鱼苗生产,从10月就开始了。
苗场依托发电厂生存
“我们专门反季节生产鱼苗,冬天正好是销售的旺季。”11月6日,一见到记者,青岛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场长周培勇就这样说。
在苗场,记者看到,这里有60多个水池,全部为水泥砌造,人一出现,在许多圆形小池里立刻涌起了密密麻麻的鱼苗。
周场长介绍,这个鱼苗场1992年建成投产,与一间火力发电厂连为一体,二者均同属于胶州建设集团下属企业。苗场全部用水来源都是发电厂发电机组的冷却水,流量为1000立方米/小时,经历了机组冷却流程后,水的温度能达到50℃,在流经苗场的蓄水设施后,进入鱼池时水温为22-25℃,比较适宜罗非鱼的繁殖和生长。“由于发电厂是全天候运转, 冷却水也长流不息,即使是冬季的下雪天,苗场也不用担心保温问题。”
记者了解到,这个苗场的用水几乎为全封闭式,发电厂的冷却水流出后,经苗场蓄水系统进入鱼池,鱼池换水时先把水排进沉降池,沉降污物后再进入种植水生植物的水池,停留一段时间后,最后才流回发电厂。如此循环利用,这样的模式曾让有关专家评价甚高,良种场本身也大力推广这种“渔电结合”的养鱼模式,曾帮助青岛、河北、辽宁、东北等地的热电厂建成了淡水鱼养殖场。
冬天是苗场的产销旺季
苗场里大大小小的池子都放满了苗,现在正是一年销售旺季的开始,这是青岛良种场和南方苗场最明显的差异。
周场长介绍,很多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养殖户都到这里买苗,从10月开始生产,鱼苗培育到3-4cm规格时发到各地,当地的客户或是利用井水、温泉,或是依靠工厂热能,把鱼苗培育一个冬天后,第二年开春正好放塘。“由于北方天气冷,鱼生长慢,而开春放苗的时间也迟,所以冬季生产销售正合适。”
除了北方各省外,青岛良种场还有一个主要市场是山东本地,周场长透露,近两年来,山东养罗非鱼的人多了起来,尤其是鲁西南一带湖泊、水库密集区,网箱养殖罗非鱼发展很快。
记者了解到,由于冬天天气寒冷,山东养罗非鱼的春季放苗时间要比南方迟,清塘收鱼的时间要比南方早,而且每年只能养一造。整体养殖周期比较短,当地养殖户为了争取速度,尽快收获,全都选择大规格苗种,最大的能达到4-5两/尾。“现在苗场里有很多6-7cm以上的小鱼,都是要培成大苗,在山东本地出售的。”周说。
周场长还说,虽然有发电厂供应热水,但水量有限,不得不在有限的池子里放养高密度的鱼苗,这样一来,充气、抽水等设备的耗电成本就相当高,鱼苗的价格相应也要贵,一两重的鱼苗,要卖到1元/尾,每年的产量也就5000万尾。“虽然夏天也可以生产,但小规格的苗卖不起价钱,养殖户也不喜欢要,效益反而不好。”
“山东的罗非鱼价格可达到7元/斤,当地养殖户能够接受高价的鱼苗。”周说。
水中粘液处理最为棘手
鱼苗场与电厂循环利用能量的生产模式,曾让有关专家评价甚高,被称为“工农业相结合的典范”,这种模式是否能大面积推广呢?
周场长说,在北方经营水产,首先要考虑节约用水,所以苗场所有池子都是水泥建造的,循环用水,先期投资甚大;再考虑到发电厂热水供应有限,建立新池就成了“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因此,高密度培苗让电费成了最大的成本。
“每年仅电费一项,就要支出40万元,或者说这种生产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高成本的方式。”周场长告诉记者。
水,电,是这种生产模式的根本制约因素,除此外,还有矛盾难以解决。周场长说,调查发现,养过鱼的水里含有较多的残饵、粪便、粘液等废物,这样的水流回发电厂冷却机组,时间一长,很容易造成机械设备损伤,这就使“渔电结合”产生了矛盾。“现在苗场里出来的水先经过沉降池,然后再经过水生植物池,才流回电厂,但仍然无法除掉粘液,水处理设备十分昂贵,对这个问题,我们的确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