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突袭两广海水鱼
被小瓜虫感染的鱼类鳃丝,出现明显小白点,并有大量粘液。 □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吴耀华)随着天气转凉,水温下降,在夏季“表现低调”的小瓜虫近期在鱼身上“频频露面”。近日,记者了解到,广西、广东几大海水鱼网箱养殖重地都出现了小瓜虫病害,其中尤以广西北海市铁山港较为严重。业内人士估计,当地因此已造成20多万尾海水鱼死亡,其中绝大部分是红鳍笛鲷,且病情有恶化的趋势。
据了解,小瓜虫是危害鱼类的主要寄生虫之一,其适宜生长水温为15℃-25℃,在初春、深秋会大量繁殖。受感染的鱼类体表和鳃上会出现小白点,因此俗称“白点病”。该病会造成鱼类摄食减少,严重者出现死亡,危害较大。
10月10日,饶平县柘林镇的海水鱼料经销商李松伟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一周前,就有养户发现网箱养殖的红鳍笛鲷体表出现许多小白点,后经检查,证实是小瓜虫作祟。他称,目前整个柘林湾都已出现小瓜虫病害,但暂未出现大量死亡。
北海市金海岸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蒋玮天告诉记者,铁山港是广西的海水鱼网箱养殖重地,主要养殖品种为金鲳、红鳍笛鲷、石斑鱼等。9月底,部分网箱养殖的海水鱼就已出现小瓜虫,至今已持续了近20 天。他称,因小瓜虫而引起死亡的鱼有20多万尾,其中主要是红鳍笛鲷,直接经济损失达400多万元。
蒋玮天表示,小瓜虫对红鳍笛鲷危害较为严重,原因可能是该鱼对小瓜虫抵抗力差,毕竟在同样的养殖环境下,金鲳鱼与石斑鱼并没有出现大量死亡。不过他担心,随着天气持续转凉,水温下降,鱼的活动能力减弱,而小瓜虫繁殖生长速度更快,侵害能力更强,到时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他认为,当地养户防病意识淡薄也是造成鱼类死亡的原因之一。小瓜虫刚出现时,养户并不在意,也没有采取治疗措施,有的养户甚至是在鱼不摄食饲料10多天后,才慌忙找人求治。由于长时间的不进食,病鱼更为虚弱,抵抗力差,“神仙都没法回天了。”
中国科学院武汉水产研究所博士生凌飞跟踪研究小瓜虫已有6年,他表示,目前尚没有防治小瓜虫的“特效药”。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平常的预防工作,如保持好的水质,减小养殖密度,控制饲料投喂,避免浪费,造成水质污染。
据了解,目前小瓜虫并没有给广东阳江、湛江等地的海水鱼造成损失,凌飞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是现今已入深秋,许多养户已将网箱内的鱼出售,对于整体海域而言,养殖密度变小,对海水鱼抵抗小瓜虫侵害有利。其次是阳江、湛江港一带,水较深,对小瓜虫寻找寄主不利。
原来,小瓜虫首次感染鱼体后还需脱离鱼体进行繁殖,其后代要再次寻找到寄主方可对海水鱼第二次侵害。由于网箱水体流动大,而且网底与海底距离较大,经繁殖长成的新小瓜虫不易接触到鱼体,即使黏附上,数量也不多。经小瓜虫第一次侵害后的鱼一般都会对小瓜虫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加上再次侵害的小瓜虫数量不多,网箱内的海水鱼自然不会出现大量死亡。
- 相关新闻导读...
- 热点新闻关注...
- 广州水产批发市场四大家鱼涨价2.03%2009-10-10 11:29:16
- 广州三文鱼和草鱼降价10%~20%2009-10-09 11:38:55
- 重庆淡水鱼消费全国第一 2009-10-10 11:38:03
- 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下降 淡水鱼价格整体下降2009-10-10 11:39:06
- 节后桂花鱼价格跌5成2009-10-12 11:30:18
- 广西淡水鱼价格下跌2009-10-13 1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