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山优质水养殖新疆特色鱼增产又增收

发布时间:2009-05-11 16:57  责任编辑:欣然  来源:食品商务网阅读:
        高山湖泊面积达300多万亩、山泉水储量28亿立方米、各类水生饵料生物近500种、鱼类100余种、土著鱼类40多种等渔业资源,是新疆发展特色水产的突出优势。近年来,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克服境内水资源极度匮乏,从战略高度推进新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把特色水产做成了总产量以每年四五千吨递增、总产值年增幅上亿元、渔民人均增收连年超过500元的阳光产业。博湖、伊宁、福海等县还把特色水产发展成了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新疆特色渔业呈现出总产量每年以四五千吨递增、总产值连年增幅上亿元、渔民人均增收连续几年都超过500元的良好发展态势。就新疆渔业的发展现状,近日新疆自治区水产局局长古力努·阿不都热扎克告诉笔者:“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年均增长率达11%。2008年,全区水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4376吨,达9.34万吨,继续稳居西北省区首位;渔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同比增加1.66亿,增幅达18.2%;渔民人均收入达到 7500元,同比增加681元,增长10%。乌鲁木齐县的常林轼、阿克苏市的陈新平等一大批养殖户,都从一个普通农户发展成为了规模化养殖企业。” 

        她说:“随着渔业优势资源转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疆土著经济品种开发利用成为我区渔业发展的热点,呈现出新疆优质特色水产品连续多年畅销国内外的喜人局面,尤其是博斯腾湖的池沼公鱼和赛里木湖的高白鲑等特色有机水产品,分别在日本、芬兰市场供不应求。” 

        据了解,新疆的土著品种池沼公鱼和高白鲑两大出口型有机水产品,深受日本和芬兰消费者青睐,日本人对“博湖”池沼公鱼的年需求量至少2000吨,芬兰市场对“赛湖”高白鲑的年消费量也有1000吨。但这两个产品都是靠天然水域自然生长,每年约能出口1000吨池沼公鱼到日本,而捕捞量呈下降趋势的高白鲑,去年大约200吨出口到了芬兰。 

        优势资源丰富 

        新疆境内湖泊、水库、坑塘、河流众多,可养鱼水面达500多万亩。冷水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高山湖泊333.7万亩、山泉水28亿立方米。水生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种类繁多,共有各类饵料生物和鱼类500多种属,其中浮游植物157种、浮游动物76种、底栖动物130种、水生高等植物107种、土著和引进的鱼类超过100种。 

        新疆地区辽阔、工业化程度低、渔业水域开发程度不高,特别适宜发展无公害渔业和生产有机水产品,且37个湖泊水库的水体大多是中富营养型,全区各类水体渔业潜力有30万吨。尤其是待开发的冷水资源养鱼潜力巨大,土著经济鱼类较内地具有明显的区域独特性,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扁吻鱼,以及裸腹鲟、欧鲶、梭鲈、白斑狗鱼、赤梢鱼、河鲈、东方欧鳊、丁等名贵鱼类,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着力发展特色渔业 

        为加快渔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自治区去年从十分有限的财政开支中列支了1162万元渔业专项资金,达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的投入还会有所增加。去年还将水产局升格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二级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指示有关部门,要着力加快优势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自治区水产局等单位正加紧编制新疆特色经济鱼类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在农业部8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新疆也不断增加各方面投入,做到了发展渔业与生态保护并举。去年,自治区各级财政共计投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资金 1430.9余万元,放流各类鱼苗4066万尾。梭鲈、白斑狗鱼、丁、东方欧鳊、贝加尔雅罗鱼、河鲈、额河银鲫等土著品种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新疆扁吻鱼的人工繁殖数量、苗种培育规格都收到显著成效,去年一年时间就培育出苗种20万尾。 

        全区重点地县的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均已完成,大都进入实施阶段。阿勒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还相继成立地区级水产局。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赛里木湖三大天然水域均已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所在各地州党委政府在搞好天然水域保护与建设的同时,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科学地对天然湖区水产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使当地特色渔业的产业化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尽管新疆是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干旱地区,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与沿海和水资源丰富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优势水域水产资源却较为丰富,尤其是产于“三湖”的天然冷水鱼产品在国内外独树一帜。随着自治区各级政府重视渔业程度的逐年提高,在水产品能满足区内供给,特色品种走俏全国各大城市及日本、芬兰等国的同时,新疆渔业也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资源转换逐步加快、发展特色渔业成为热点的良好格局。 

        新疆自治区水产局总工程师叶尚明介绍说:“去年新疆9.34万吨水产品总量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就达2.76万吨,占总产量的30%,较上年增加的 4300多吨总量中有一半是名特优产品。除出口日本的池沼公鱼和畅销芬兰的高白鲑之外,新疆独有的白斑狗鱼、丁、梭鲈等特色水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每公斤销售价也达到70至80元,其苗种还在全国8省区广泛养殖。目前,新疆每年销往区外的特色水产品达6000~7000吨,还满足不了1/3的市场需求,因此时下的新疆渔业界,谈论最多的就是特有土著经济品种和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疆在优化渔业结构,发展名优新养殖方面也颇有成效。从区外引进的团头鲂、罗非鱼、虹鳟、加州鲈、鳜鱼、南美白对虾、鲶鱼、斑点叉尾鱼 

        等品种的养殖量在逐年增长,通过技术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河蟹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垂钓、旅游、餐饮、观光为主的休闲渔业日渐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自治区水利厅还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了工厂化养殖车间。 

        眼下,新疆人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特色水产这一农村经济阳光产业,今年将实现水产品产量9.8万吨,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相关新闻